蔣中正為什麼在日記怒罵黃炎培為無恥政客

2016-08-13 16:13:37

  蔣介石日記在蔣介石去世後由蔣經國保管。蔣經國1988年去世後,日記由幼子蔣孝勇保管。蔣孝勇1996年去世,日記由其夫人蔣方智怡保管。2004年,蔣方智怡決定將日記寄存於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時間為50 年。2006年3月日記首度向公眾開放。蔣方智怡曾表示:“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希望日記最終能回到中國的土地上。”有學者認為,前些年黃仁宇先生寫作《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時,並沒有見過這些真正的蔣介石日記。2007年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的《蔣介石日記揭秘》則被認為是“偽書”。兩年來眾多學者赴美閱讀蔣介石日記,原因在於這些從未披露的日記在訓練有素的學者的解讀之下,往往能印證已有歷史的細節,呈現未知歷史的個人看法。朱宗震先生就從蔣介石日記中讀出瞭蔣介石與黃炎培(實際上包括瞭文化教育界)之間的內在矛盾。

  黃炎培(1878-1965年)是清末舉人,因在社會上從事教育改革而成名。辛亥革命後,黃炎培出任江蘇省教育司長,二次革命後政局混亂,辭去官職重新回到社會上服務。他曾感慨說:“居官之清簡,總不如在社會做事業之繁苦。此段議論並非理想,亦非造謠,蓋記者嘗親從此兩方面揚歷而來矣。”他為瞭救國,自願選擇瞭在社會上服務的繁苦道路。

  沒有政治野心的黃炎培

  1917年,黃炎培創辦瞭民間教育事業-中華職業教育社。為此,他三次放棄瞭做官的機會。1948年12月14日黃炎培在寫給蘇淵雷的信中說:“若幹事業甫經展開,弟對職教確信為能解決人類間種種問題的扼要辦法-迄今猶信-若一行作吏,勢須拋棄半途,實違宿願。”(黃炎培日記)他是一心為國而又沒有政治野心的人。

  大革命時期,黃炎培無端被革命派罵成“學閥”。其實,當時的黃炎培既不搞政治,更沒有權力,隻是因為努力為社會服務,教育界和實業界的人都很信任他。1927年 “四一二政變”之後,從中共角度看很“右”的國民黨,事實上對其他人也“左”得很:“不革命就是反革命。”在蔣介石和國民黨眼裡,凡不親附蔣介石和國民黨的人,都是不革命的反動派。黃炎培一度遭到通緝,被迫流亡大連。在蔣介石日記裡,張瀾、曾琦(青年黨)、張君勱(國社黨)等等非國民黨人士,以及大學教授的多數,都是反動派,或反動派的追隨者。隻有蔣介石才是“真正的革命者”。

  第二年國民黨緩和瞭對黃炎培的壓迫,但黃炎培回到上海後,仍隻能低調生活,半日讀書著述,半日為社會服務。黃炎培在社會上很有影響力,蔣介石一方面需要利用他緩和與教育界、企業界的矛盾,在抗戰期間緩和與中共的沖突,另一方面,又對黃炎培獨立的主張十分嫉恨。

  書生對軍事的強烈不滿

  “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當局采取瞭不抵抗政策,丟失瞭東北國土。國傢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黃炎培一腔愛國熱血化為實際行動,他重新回到瞭政治的領域,但不是去做官,而是在民間組織抗日活動。1946年10月12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本無意涉足政海,九一八以來,為瞭抗日,二十九年(1940年)以後,為瞭調解國共糾紛,至今未獲返吾原有崗位。”

  從此,黃炎培參與組織抗日救國研究會,在民間動員抗日,支援抗日義勇軍,並推動當局抗日。“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黃炎培參與組織瞭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擔任秘書長,一方面維持社會秩序,一方面在民間組織財力、物力、人力支援十九路軍抗戰。黃炎培對於蔣介石未能全力調遣軍事力量投入淞滬抗戰表示瞭強烈的不滿。日記多次提到:“自第五軍兩師以後,絕無援軍來。”(3月1日)“八十二師師長袁英(不同)來談,石穎為介,袁英述蔣阻止援助十九路軍情形。”(3月6日)在此期間及以後,黃炎培和十九路軍將領,包括該軍的創始人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建立瞭聯系。而當時陳銘樞已與蔣介石不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