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17:44
戰役期間,粟裕坐鎮大伯集,命令中原野戰軍嚴密監視中原戰場之國民黨軍,有力地策應瞭華野攻濟作戰。9月24日,濟南即被攻克,據守馬鞍山、千佛山之殘敵也分別於25、26日放下武器。華野攻城部隊經8晝夜連續作戰,取得瞭殲滅國民黨軍10萬餘人的重大勝利,王耀武、山東省國民黨黨部主任委員龐鏡塘、敵“第二綏靖區”副司令牟中珩等潛逃的國民黨官員被我軍俘獲,使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沉重打擊瞭國民黨軍堅守大城市的信心,駐菏澤、臨沂、煙臺守軍先後棄城逃跑,山東全境除青島、長山島及南部少數據點外都獲得解放。中共中央在9月29日致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的賀電中指出,濟南戰役“是兩年多革命戰爭發展中給予敵人最嚴重的打擊之一”。
1948年9月24日,濟南城內巷戰尚在激烈進行的時候,粟裕的腦海裡已有瞭要在江北打一場大戰役的構想,於是這天一大早,粟裕在大伯集指揮部展開紙筆,寫下瞭“……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該戰役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蘇北兵團……”的加急電報,於上午7時發電報給毛主席,這是最初的一個“小淮海”作戰計劃。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25日19時復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淮海戰役可於十月十號左右開始行動……”
1948年11月6日晚,淮海戰役打響第一槍,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戰役。在淮海戰役中,我參戰的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經過66天激烈作戰,殲滅瞭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劉峙集團55.5萬餘人,使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喪失殆盡,基本上解放瞭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使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這場戰役之後,毛澤東曾經說過一句話: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瞭第一功。
以上是關於淮海戰役的頭號功臣的信息,如你想瞭解更多淮海戰役的詳情,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