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19:53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日軍的抗戰都是以慘敗告終的。中國人民曾經一度陷入瞭戰敗、無望驅趕日軍出中國的悲觀論調。直至,出現瞭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後,中國人抗擊日軍的信念才逐漸增強。那麼,在日本歷史學界人士的眼中,百團大戰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百團大戰的解釋背景
日本在歷經多次變法後,通過向西方國傢的學習,逐漸成為瞭當時在亞洲經濟位列第一的國傢。為瞭奪取更多的土地和發展所缺的原材料,日本開始向亞洲各國侵略,想稱霸亞洲乃至稱霸世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引來和很多國傢及國內民眾的質疑。為瞭安撫人心,日本對外謊稱,進軍中國並非為瞭侵略,而是幫助中國的人民,共同建造共和亞洲。日本戰敗投降後,更不願承認他們的侵華罪行,於是改編歷史,對百團大戰的解釋更是荒誕不經。
日本史學界中的“百團大戰”
在日本史學界中,因為無法抹去百團大戰 存在的這一事實,遂對百團大戰做出瞭各種解釋。根據日本歷史記載:“百團大戰是中共部份軍人——朱德、彭德懷、左權的個人行動,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或第二戰區的作戰命令,故不載於《抗日戰史》內。朱、彭等雖呈報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但未經批準,即開始行動,因對日偽軍傷害不大,共軍損失不小,且引起日軍的多次大舉攻擊,使中共二、三年來艱苦建立的所謂的抗戰根據地幾乎全被掃平,此戰在中共黨內早已毀譽過半。但中共當時又不得不借用它向外號召宣傳。不過好景不長,當民國五十六年二月文化大革命爆發時,毛澤東即據百團大戰向朱、彭開刀,指責他們違反黨的組織紀律,擅自搞百團大戰,是執行投降主義路線的一大罪惡。自此中共軍中黨內,很少再有人敢提百團大戰的功績,多數人皆異口同聲指摘它的過錯。四人幫垮臺後,經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給彭德懷平反昭雪,又有一些人大作文章,談論百團大戰的功績,以撥亂反正的筆法予以肯定與贊美。此點除證明在中共統治下,無正確的史實與客觀的解釋(合理的說明)外,更可知他們的一切說法,皆因人、時、地的需要而隨意發揮,絕不顧及學術的尊嚴與歷史的眞相。”
總結分析中共最初目的有四:
A.中共華北抗日根據地大片土地幾乎全被日軍控制,隻剩下太行山的平順和晉西北的偏關兩個縣城。「百團大戰」是在敵後根據地退縮到最後不能再退的形勢下進行的。
B.破壞正太鐵路,截斷交通線,打擊日軍的封鎖政策;在戰略上將原有之遊而不擊戰略改爲主動攻擊,以牽制日軍。
C.藉抗日作戰爲名,收編或化編地方性特強的遊擊隊,使爲中共所控制,以達其擴軍收槍的目的。
D.誇示實力,擴大中共抗日宣傳,以洗刷遊而不擊之恥。
經過初期十天戰闘之後,增加另一目的,將破壞工作推展到同蒲鐵路忻朔段, 希望打破孤立的晉西北、晉察冀、晉東南三地區,使彼等連成一片。
對日本史學界“百團大戰”的評價
百團大戰是我國統一抗日戰線的成果,它使得更多的中國人看到瞭自己當傢作主的希望,也深刻的表達瞭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深惡痛絕。日本侵略中國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其篡改歷史事實更是可恥。
以上就是對日本歷史學界解開的“百團大戰”真相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