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括失敗原因 趙括並非紙上談兵

2016-08-15 21:20:49

  長平之戰趙軍的慘敗,無疑讓世人質疑趙括隻會紙上談兵,嗤笑不已。身為趙國主帥的他,確實要負全部的責任,但是長平之戰如果換其他主帥就能贏瞭這場戰爭?當然趙括並非紙上談兵,下面中國小編將為大傢解析長平之戰趙括的能力。  

  趙括並非紙上談兵

  趙括率領的趙軍雖然在長平之戰慘敗,而他也被世人帶上“紙上談兵”的恥辱名諱。雖然趙括大敗白起,但也是算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名將。

  當初趙王換將時,樂毅推薦趙括來擔任將領。他有著有豐富的軍事經驗,而且他治軍嚴整。在閼與和父親趙奢大破秦軍名將胡陽,軍中都敬畏他,願意聽從他的調遣。雖然在長平之戰被秦軍包圍長平之中,但趙王也想盡辦法突圍幾次,但沒一次成功,當然也考慮當時長平戰場的地勢不利。

  而趙括的出擊也是沒有問題的——當時的趙國軍隊善攻,秦國善守。但是廉頗,卻是擅長守城之將,從後面邯鄲之戰可以看出,廉頗確實很會守城,硬是用十萬老弱殘兵抵擋秦軍四十萬精銳而且足足撐瞭三個月,直到合縱聯軍趕來增援。如果一開始趙國就用趙括為將,長平之戰的結局絕不會這樣的。

  而且秦國經過商鞅的變法,經濟實力比趙強大太多瞭。廉頗的堅守讓秦吃不消,而讓趙差點崩潰。如果秦軍占有趙上黨,則完全控制瞭河東這個戰略重地。北上可取趙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向西越過太行山可直接威脅趙國的都城邯鄲,而且秦國占據瞭韓國的上黨地區,趙的上黨地區也是守不住的,不出擊不行。

  趙括到達前線後,史記中很多記載說他更換前線將領,更換戰地守則,但是卻沒有記載他除瞭做以上的工作以外還做另外一件事就是他曾多次親自勘查地形。(絕沒忽悠大傢,這事記載在戰國時期的一本魏國史書名叫《廣成子》中,它僥幸逃過秦始皇焚書坑儒把歷史真相告訴後人),可見一個會親自去勘查地形的將軍他怎麼可能是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呢?

  而且趙括出長平迎戰戰神白起,兩個人使用的戰法是一樣的——都是迂回敵後,切斷後路。隻不過他運氣不好,白起成功瞭,他失敗瞭。

  趙括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下雨丹河河道變寬而打道回營。這就是長平一戰最關鍵的地方瞭,而在長平被圍的46天裡(記住他出營時隻帶瞭3天的口糧),糧斷援絕下卻每每帶頭沖鋒最前,殺傷秦軍一半以上的人數而自傢軍隊不亂,這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所能做到的。如果趙括不死,而趙軍絕對不會投降。一個在糧斷援絕46天而讓軍隊不亂的將領,絕對不會是一個庸才。

  如果趙括突圍出去,那麼失敗的那個絕對是白起,當然,運氣沒在他那邊,我一直不清楚,為什麼40萬大軍竟然沖不動2萬5千秦軍防守的後防線,由於缺少史料,這個問題可能要有待後人去解決瞭!

  以上是關於長平之戰的相關解讀,如你想瞭解更多長平之戰的相關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