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示大明強大實力 永樂帝舉辦世界級大閱兵

2016-08-15 21:31:42

  效果:西亞各國爭相示好

  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瞭各國使節。

  這一次,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我國無此風俗”。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帖木兒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生前南征北戰專用的“禦用坐騎”,贈送給朱棣,正是為瞭表達“最崇高敬意”。朱棣則手書信札托使臣轉交帖木兒國王,在信中表示“願兩國臣民永享太平安樂之福”。

  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無疑取得瞭良好效果,這次“觀禮”的各國使節來自27個國傢。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瞭巨大反響。

  其後中亞、西亞國傢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一直綿延到明末,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有關這次閱兵的詳情,也詳細記錄於中亞國傢的典籍裡。帖木兒副使蓋蘇耶丁在回憶錄裡坦言:“我不得不承認,大帝(帖木兒)死在東征的路上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使他保全瞭一生的英名。”

  而另一個“連鎖反應”是,觀覽閱兵的埃及使臣回國後,埃及隨即解除瞭在紅海對東方商船的禁令,而此後最後一次下西洋的鄭和,也終抵紅海沿岸,不但結好瞭紅海地區國傢,更實現瞭他作為一個穆斯林終生的願望-- 麥加朝覲。
  以上是中國歷史網搜集關於古代閱兵的那些事,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