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32:05
現在終於有機會瞭。1952年,我父親奉命率第十軍(當時我父親已調任十軍軍長)的一個師和軍部機關及直屬隊並入海軍。然而,創建現代化的人民海軍豈非易事?
父親是那種放在哪裡都會拼命幹好的人,永遠是幹什麼像什麼,要幹就幹得最好。累死不做外行人。僅僅幾年時間,父親就從一個海軍外行變成地道的內行。周恩來總理曾向外國軍事代表團介紹父親:“中國海軍參謀長,海軍專傢周希漢,希漢中文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
眾所周知,我父親在負責海軍裝備工作期間,中國海軍的艦船裝備和海防有瞭長足的發展。特別是,1969年黨的九大召開後不久,中央軍委任命我父親為國務院造船工業領導小組副組長,並任“09工程”和“718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在黨中央和軍委領導下,這幾個小組的工作人員在艱難的歷史處境中完成瞭導彈裝備海軍護衛艇、驅逐艦的壯舉,特別是研制成功第一代中國核潛艇,它具有遙控遠程軍事打擊能力。?
殊不知,我父親作為這項光榮使命的負責人,付出瞭多少艱辛,熬過瞭多少個不眠之夜!令人欣慰的是,經過父親與許許多多同志的嘔心瀝血,中國核潛艇終於下水試制成功並列編,從根本上改變瞭中國的國防力量,使中國屹立於讓所有大國都不敢輕舉妄動的東方之巔。
萬頃碧波。銀色的月光,映照著海港;英雄的水兵,等待著出航……新中國的戰艦開足馬力,沖向大海深處,看到這一切,身為新中國海軍創始人之一,我父親眼淚盈眶……
回顧我父親幾經生死的戰爭生涯,不能不提到兩位軍中元老,其中一位就是徐向前。父親常感念,徐帥先後幾次救瞭他,如果不是徐帥,恐怕他早就身首異處瞭。
我父親認識徐帥是在1930年底。當時他17歲,剛剛被任命為紅四軍第三十八團共青團委書記,初次相識就給徐帥留下瞭機敏好學的好印象。1931年的10月,父親因禍得福,在方面軍總部當瞭參謀兼徐總的書記員。隻要時間允許,徐總就給他講解該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父親真切地領略瞭徐向前嚴謹的指揮風格和成竹在胸、從容不迫的大將風度,還學會並養成瞭自己撰寫訓練工作、總結等公文的習慣,感覺就象突然登上高峰,眼界豁然開朗。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總部進至應山以西的吳傢灣。我父親負責打前站,選擇宿營點時,他知道張國燾講究排場,就把最闊氣的房子安排給瞭張。誰知張卻大發雷霆說這座房子孤立突出,會遭到敵機轟炸,一口咬定我父親是要謀害他,命人把我父親推到河邊處決。沒想到碰上瞭正在河灘上散步的徐向前和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徐總問明情況後命人給我父親松瞭綁,我父親這條命才算沒扔在那個河灘上。
另一位對父親有知遇之恩的前輩就是陳賡大將。我父親認識陳賡也是在鄂豫皖根據地。我父親奉命去陳賡所在部隊傳令並瞭解情況,才第一次見面,陳賡卻親熱地稱我父親為“老部下”。他們一個詼諧幽默,一個不茍言笑,卻十分投緣。
抗日戰爭爆發後,兩人再度相逢在八路軍第三八六旅,陳賡任旅長,我父親隻是作戰股長。父親很欽佩陳賡談笑風生,爽朗豁達,用兵揮灑自如,不拘一格。陳賡則很欣賞我父親長期司令部工作養成的嚴謹細膩的作風,同時也欣賞我父親善於獨立思考,做事細心膽大,臨機處置能力強的特點。正是在陳賡的力主提拔下,1938年6月,我父親25歲時便被提升為旅參謀長。我父親的成長離不開陳賡的悉心培養和放手使用。郟縣戰役中,敵情突變,情勢十分危急,陳賡的指揮所也同時偵聽到瞭這個敵情。有人主張給我父親發電命其立即撤出。陳賡斷然否定說:“我們不要幹擾周希漢。讓他自己決定,我瞭解他!
徐帥、陳賡大將的愛護和培養固然重要,但說到底,我父親所以能從一個農民成為將軍,還是因為他走上瞭革命的道路。是人民軍隊培養瞭他,造就瞭他。他常說:“沒有人民軍隊,沒有革命事業的發展和成功,一個姓周的農民不可能被造就成將軍。”
父親清楚地記得,在奪取郟縣的戰役中,4個營,2000來人,半個小時要喝上熱湯,還真不容易。然而,並沒費多大力氣事情就解決瞭,當地的老百姓都給送來瞭。熱饅頭、熱面湯,還有剛煮熟的雞蛋……父親雙手捧起一碗熱面湯,還沒開口吃,兩顆碩大的淚珠便哽住瞭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