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將領周希漢4年如何斃擒61名國民黨將軍

2016-08-15 21:32:05

  周希漢,解放後曾擔任海軍副司令,他一身傲氣,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參加黃麻起義,25歲即任第386旅參謀長,36歲被任命為第二野戰軍13軍第一任軍長,馳騁千裡,鏖戰沙場;身經百戰、戎馬一生。在解放期間,周希漢4年如何斃擒61名國民黨將軍?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周希漢自傳摘要:

  令人好奇的是,我父親沒有當過團長而當旅長,從旅長直接擢升為軍長。然而,如果瞭解瞭父親戰爭年代一連串的漂亮仗,這個晉升軌跡就不那麼令人費解瞭。父親這一生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指揮瞭許多有聲有色的戰役,回憶起他在那些大仗、硬仗、惡仗中的料事如神、用兵如神,許多老戰友、老部下都贊不絕口。其中,廣為流傳的有殲滅“天下第一旅”這一仗。

  “天下第一旅”是胡宗南的主力整編第一旅。該旅清一色美式裝備,中將旅長黃正誠畢業於黃浦軍校,又留學過德國,很受蔣介石和胡宗南器重,十分驕橫。

  1946年9月22日,陳賡經過縝密籌劃,命令四縱第十三旅在浮山佯動,引誘黃正誠率該旅離開臨汾前去增援。23日,第十一旅和十旅分別埋伏在臨浮公路官雀段和陳堰段將黃旅分割包圍,我父親(當時擔任第十旅旅長)率領的第十旅包圍的是黃本人所率的該旅旅部和主力第一團。

  陳堰南面是高山。我父親命第三十團在陳堰東側阻截黃增援浮山、官雀方向的去路,第二十八團埋伏於陳堰外公路西北待機,第二十九團則在陳堰西側截斷黃返回臨汾的退路。戰至黃昏,黃正誠見突破我軍阻擊陣地毫無希望,隻好收縮進陳堰村以圖休整待機。

  夜戰、村落戰是第十旅的拿手戲。但為瞭避免誤傷村民,也為瞭進一步消磨對手的鬥志,我父親沒有急於突破,而是逐步施壓,慢慢收緊包圍圈。午夜,黃被壓縮於陳堰一隅,第二十九團向黃的指揮部發起攻擊。

  陳賡打電話告訴我父親黃的第二團已在官雀被殲,並問陳堰這邊天亮前能否解決戰鬥。父親胸有成竹地說:“沒問題,給黃正誠準備早飯吧。”

  24日凌晨,“天下第一旅”覆滅。俘虜超過2500人,其中包括該旅少將副旅長戴濤、少將參謀主任顧鐵和少將一團長劉玉樹等,黑暗中沒有找到黃正誠。父親自信所有的環節都沒有疏漏,黃跑不瞭,便命第二十九團政委吳效閔重新打掃戰場,特別要註意在俘虜中查找。清晨,吳效閔在一群被押出村外的俘虜中找出瞭套著士兵上衣的黃正誠。隻見他上身穿士兵服,下身卻還穿著將校呢馬褲,足登皮靴。

  被認出後,黃提出要見戰場的“最高指揮官”。吳效閔就把他帶到我父親面前。臨時指揮所裡,兩個旅長見面瞭,一個又高又瘦,一個敦敦實實;一個軍裝微帶寒露,一個渾身上下疲憊不堪。對視良久,黃正誠氣惱地轉身,“你不是陳賡。”並傲慢地問我父親是誰。我父親壓住火答道:“敝人周希漢。”

  黃想見的是陳賡,他不信陳賡不在陳堰前線,吵著要見陳賡。我父親忍不住刺瞭他幾句:“殺雞焉用牛刀,捉你,我周希漢足矣。不服?咱們野戰、村落、白天、夜裡,都打瞭,你攻也攻瞭,守也守瞭,你哪樣行?”黃正誠羞愧地低下瞭頭。

  這一仗,沉重地打擊瞭國民黨軍隊的囂張氣焰,也鼓舞瞭解放區軍民的士氣。黃正誠送給我父親四門嶄新的山炮和大批美式槍械,十旅腰桿一下子硬瞭不少。

  父親打起仗來,心細如發、足智多謀。據父親的老戰友趙華清、雷起雲、何雲峰、衛小堂等人講,父親打起仗來思維敏捷、見微知著,總有先敵人之見、高敵人之籌,頗有處事不驚的戰將風范和智者風度。

  鐵馬金戈,叱吒風雲。父親從一個14歲的農民子弟,歷練為一代戰將。僅當旅長後的4年多時間裡,父親率部縱橫16省,擊斃和生擒瞭61名國民黨將軍,其中8名兩星將軍,包括湯堯、喻英奇、黃正誠、邱行湘等。

  1952年,海軍肖勁光司令和空軍劉亞樓司令都想要我父親去他們的軍種工作,父親選擇瞭海軍。其實早在“小諸葛”坐軍艦逃往海南時,父親便心系大海瞭。

  那是共和國誕生不久,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由廣州遷至重慶。華南和西南境內仍有國民黨軍隊,戰爭還沒有停止。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便是以白崇禧為首的近20萬桂軍。此公多謀善斷,用兵神出鬼沒,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首屈一指,素有“小諸葛”之稱。兩軍酣戰,“小諸葛”敗下陣來,伺機出逃。待父親率部追擊到龍口時,“小諸葛”已人去港空,追擊的部隊隻能望海興嘆。陽光刺眼,海風颼颼,唯有濤天咆哮的白浪和漫天飛舞的海鷗。父親當時就心中發狠道:“老子們很快就會有海軍的。等著瞧吧!”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