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1:32:18
敵軍主要將領:薛嶽、劉湘、劉文輝、楊森、劉元璋、李韞珩、袁鏞、魯大昌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飛奪瀘定橋和激戰臘子口兩場戰鬥,是林彪在萬裡長征中指揮的許多戰役戰鬥中最為經典之戰。飛奪瀘定橋一戰,紅4團一晝夜高速行軍240裡,僅以22人便奪取瞭瀘定橋,越過天險大渡河,堪稱奇跡。激戰臘子口一仗,紅4團強攻“人過臘子口,像過老虎口”一樣的天險,驚心動魄,奇險無比,為紅軍陜甘支隊北上打開通路。
第四戰、平型關伏擊戰
【平型關戰鬥小檔案】
戰鬥時間:抗日戰爭時期的1937年9月25日,歷時1天
戰鬥地點:山西省靈丘縣平型關
戰鬥手段:山地關隘伏擊戰
林彪職務: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師長
林彪年齡:30歲
所轄部隊:八路軍第115師是我軍抗戰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雅號別稱:“抗日英豪”、“民族英雄”、“無敵元帥”、“常勝將軍”
戰鬥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聶榮臻、陳光、徐海東、陳士榘、肖華、楊得志、李天佑、楊成武、楊勇、張紹東、
敵軍主要將領:板垣征四郎、三浦敏事、粟飯原秀、濱田、新莊、橋本、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後的第一仗,取得瞭中國全面抗戰以來“零的突破”,打破瞭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瞭中國人抗戰的決心,打出瞭共產黨和八路軍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威望,極大地鼓舞瞭全國軍民的士氣,打擊瞭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第五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之戰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小檔案】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108天
戰役地點: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區
戰役手段:運動戰、伏擊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張麻子溝伏擊戰、焦傢嶺圍殲戰、清溝子伏擊戰、城子街攻堅戰、靠山屯圍殲戰、紅石砬子伏擊戰
林彪職務: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
林彪年齡:39歲
雅號別稱:解放戰爭初期在東北一退再退,得瞭個“撤退將軍”的名聲
所轄部隊:東北民主聯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伏擊戰已退居次席,作戰樣式多元化
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
我軍主要將領:林彪、劉亞樓、譚政、肖勁光、肖華、李天佑、萬毅、劉震、洪學智、賴傳珠、韓先楚、梁興初、梁必業、楊國夫、吳克華、彭嘉慶、胡奇才、羅舜初、莫文驊、程世才、李作鵬、陳光、鐘偉
敵軍主要將領: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鄭洞國、陳明仁、侯鏡如、石覺、李濤、潘裕昆、劉玉章、向鳳武、曾澤生、陳林達、梁愷
戰役戰鬥經典理由: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戰術,徹底粉碎瞭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
國民黨軍隊的機動力量在民主聯軍的不斷打擊下遭到嚴重削弱,轉主動進攻為被動防守。東北局勢發生瞭重大變化。
第六戰、遼沈大戰
【遼沈戰役小檔案】
戰役時間:解放戰爭時期的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
戰役地點:吉林省、遼寧省
戰役手段:運動戰、阻擊戰、圍殲戰、攻堅戰
經典戰鬥:義縣攻堅戰、塔山阻擊戰、錦州攻堅戰、黑山阻擊戰、長春圍困戰、遼西圍殲戰、沈陽攻堅戰
林彪職務: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林彪年齡:41歲
雅號別稱:“101”
所轄部隊:東北野戰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
戰役特點:東北戰場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發生瞭根本變化,我軍的軍力和經濟力均已超過國民黨軍,軍隊在數量上特別是質量上都占優勢。
已不打伏擊戰,作戰樣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堅戰為主,陣地阻擊戰相結合
殲敵情況: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1個冀遼熱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此外,還有1個騎兵司令部,5個炮兵團、戰車團等特種兵部隊。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