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戰役為什麼海軍傷亡那麼大

2016-08-15 21:38:13

  我們都知道沖繩戰役是二戰時期美軍在日本的沖繩對日軍進行登陸的作戰,此戰是被譽為是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戰爭,且,沖繩被譽為日本的“國門”,所以此戰又被稱為是“破門之戰”,是為二戰的勝利奠定瞭基礎。但是,不論這場戰役的結果如何,戰爭是帶來的總是死亡,用死亡的多寡來奠定結果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且,沖繩戰役不論是美軍還是日軍死亡人數都是相當的大,那麼,為何沖繩戰役海軍傷亡會如此慘重?沖繩戰役為什麼海軍傷亡那麼大?帶上疑問,請隨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雙方參戰人數及戰鬥規模

  據歷史記載,在沖繩戰役中日軍守島部隊為第32集團軍下轄的2個師和1個混成旅,約8.6萬餘人,以及海軍基地部隊和由島上居民編成的特編團等共10萬餘人,由牛島滿陸軍中將指揮。但是,除瞭這些軍人之外,日本原本在沖繩島上是有居民的,且,居民人數有四十萬左右。

  防禦重點在島的南部,以首裡為核心構築有牧港、首裡兩道防線,在西北端八重嶽、與座嶽地域構築有第3道防線。每道防線都依托丘陵地構成多層次的堅固防禦陣地。由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和驅逐艦8艘組成的聯合艦隊第2艦隊(司令為伊藤整一海軍中將)以及潛艇部隊和駐紮在九州、臺灣的航空兵部隊,擔負抗登陸支援與掩護任務。沖繩島及其鄰近島嶼還有1個魚雷艇中隊和600餘艘自殺攻擊艇。

  而美軍參戰兵力為45.2萬人,艦艇1500餘艘,飛機2500架。第5艦隊司令R.A.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任總指揮。擔任登陸的第10集團軍(司令為Jr.S.B.巴克納陸軍中將),由陸戰第3軍和陸軍第24軍組成,轄8個師,18.3萬人。其中步兵第81師為戰區總預備隊。由美英兩軍的航母機動部隊,以及美第20、第21戰略轟炸部隊等,擔任掩護和支援。

  沖繩戰役的開始

  正所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21日,美軍開始空襲九州、四國和臺灣。第10集團軍各突擊梯隊進行海上航渡。

  23日起,艦載機群和艦炮對慶良間列島和沖繩島實施預先火力準備,摧毀島上部分機場和暴露的防禦設施,消滅瞭日軍近海攻擊艇隊。26日,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取得瞭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直接艦炮和航空火力準備。陸戰第3軍(陸戰第1、第6師)和陸軍第24軍(步兵第7、第96師)在羽具岐南北9公裡地段突擊登陸。當天即有4個師約6萬人及大批坦克、火炮上陸,建立瞭正面14公裡、縱深5公裡包括兩個機場在內的登陸場。

  沖繩戰役的結果

  據記載,戰役以日軍失敗告終。日軍死亡66000人,被俘7455人,17000受傷。島上居民死亡約14萬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被擊沉16艘、擊傷4艘。美軍傷亡7萬餘人(12513人死亡,38916人受傷,33093人非戰鬥受傷),損失飛機763架,損失坦克372輛,艦艇被擊沉36艘,擊傷368艘。這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美軍占領沖繩島後,打開瞭日本的門戶,達到瞭為進攻日本本土建立戰略基地的目的。

  至於為何沖繩戰役會有這麼多的海軍死亡,這些海軍中不論是美軍還是日軍均傷亡慘重你。以下是美軍與日軍的人數死亡分析。

  美海軍死亡慘重的原因

  其一,此次戰役,美軍擁有絕對優勢兵力,掌握瞭制海權和制空權,選擇瞭有利的登陸點;但是,戰術呆板,畏懼夜戰、近戰和攻堅,也未及時進行海上迂回。

  其二,日軍利用坑道和反斜面陣地,抵消美軍火力優勢,以近戰火力和小分隊夜間出擊,頑強戰鬥達3個月之久;以“神風”自殺飛機為主擊毀、擊傷大量美海軍艦艇,但陸海軍及其航空兵行動不協調,並放棄瞭水際灘頭作戰的機會。

  其三,步兵武器的差距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中國戰場,中國軍隊的步兵武器與日軍尚屬同一等級,均已手動步槍為主,而日軍兼有中國所沒有的空中火力,炮兵火力,毒氣彈等優勢,故而能中國戰場耀武揚威一時,而在太平洋戰場就不同瞭,以美軍為主的盟軍在戰場上大量采用半自動步槍,沖鋒槍等自動武器,其火力密度是日軍所不能及的,加上噴火器,坦克等武器的使用,龜縮於堡壘中的日軍更是如甕中之鱉,形同坐以待斃。而日軍瘋狂的“玉碎”,有時更是讓戰場變成瞭單方面的屠殺。

  日海軍死亡慘重的原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