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四次對高句麗的戰爭:隋文帝是首個出征高句麗

2016-08-15 21:44:11

  這樣的情況居然持續瞭三次,可嘆楊廣始終不悟,並沒有給前線將領臨機應變權,已至錯失良機。楊廣眼見遼陽久攻不下,於是令宇文述率另一路人馬30萬人,繞過遼陽諸城,渡過鴨綠江,直取平襄。一路七戰七勝,渡過青川江,直趨平壤城下。但其時,高麗使人詐降(又是詐降)暗中窺得隋軍虛實,知道此時的隋軍其實已是嚴重缺糧,詐降成功後,宇文述率軍後撤,卻被高麗自後追擊,於是兵多戰死,諸軍皆潰,返回遼東者,不到三千人耳,真是可嘆可悲。

  隋軍水路大軍,由來護兒率領,渡海至大同江口渡陸,在距平壤60餘裡處擊敗高麗軍,乘勝以4萬精兵攻城,遭遇伏兵大敗,還者不過數千人。征高麗水陸兩軍皆是先勝後敗,楊廣亦困於堅城之下,不得已,下詔班師。這時楊廣第一次征伐高麗,以慘敗告終,損失兵員達30餘萬員。

  613年楊廣再次親征高麗,此次隋軍包圍遼陽城,晝夜不停地猛攻20餘日,遼陽岌岌可危,但此時後方負責督運糧草的楊玄感叛亂,煬帝不得不撤兵回國平亂,軍資、器械等皆棄之而去。第二次征高句麗雖未大敗,但半途而廢沒達到任何目的。

  614年煬帝三征高麗,隋軍在卑沙城大敗高麗軍。高麗與隋接連三年的戰爭,國力早已不支,幾乎到瞭山窮水盡的地步,隻好向煬帝稱臣請和,並且送還瞭逃到高麗的隋叛將斛斯政。楊廣此時也樂得有個臺階,挽回瞭前兩次失敗之辱,加之此時隋國內早已因征高麗而怨聲載道,天下騷動。“群盜蜂起,不可勝數。”遂罷兵許和。後來楊廣忽然想起來,還堅持要高麗王到隋朝來晉見,高麗王不至。煬帝又大怒,下詔四征高麗,後因國內的變亂而作罷。

  觀隋之四伐高麗,真正慘敗的隻有前兩次,所喪之師,於廣大的隋來說,並非致命。但百萬之師所需糧草、運輸之人力,卻數倍於此。民間耕稼失時、官府侵逼、連年興兵無盡的兵役、徭役激化瞭社會矛盾,引發隋末之變,乃至亡國。高麗拒隋百萬大軍於國門,竟拖其至亡國,一方面的確是其頑強善戰,一方面則是使用一貫的“敗即請降”的無賴方針得以保全。勝隋之役後,高麗仿照古中國的做法,用戰死隋軍的屍體,堆成金字塔狀的紀念物,名曰“京觀”。豈不知隋末的亂世即將引出中國最輝煌的唐朝,高麗離國滅之日也不遠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