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隋文帝打敗北方草原帝國突厥靠的是什麼戰術?

2016-08-15 21:44:17

 南北朝以來,北方的突厥越來越強大,強大到足可以對中原王朝的生存形成威脅。楊堅當瞭中原的皇帝,突厥成瞭他不得不解決的棘手問題。581年,楊堅奪得皇位的時候,突厥大軍就殺入長城,燒殺搶掠,作為送給楊堅登基的"見面禮"。突厥人很會玩文字遊戲,說自己是北周的兄弟之邦,現在來給北周報仇討伐楊堅。

  楊堅在開皇三年(583年)下詔要反擊突厥。

  楊堅在詔書中探討瞭突厥問題的由來和解決之道。他認為突厥的猖狂,很大程度上是中Ô¬割據的結果。各個割據王朝都尋求突厥的支持,"周人東慮,恐齊好之深;齊人西虞,懼周交之厚",ˬ都怕突厥倒向敵人一方,結果爭相討好突厥。"竭生民之力,供其來往;傾府庫之財,棄於沙漠。"這樣隻能削弱自己的力量,助長突厥的實力和驕狂,結果突厥"劫剝烽戍,殺害吏民,無歲月而不有"。現在中原統一瞭,該是給突厥顏色看看的時候瞭。楊堅鼓勵將士抵抗突厥,以戰爭制止突厥的殺掠。

  當年,隋朝大軍兵分八路出塞討伐突厥。雙方主力在白道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遭遇。沙缽略可汗占據要點,依然輕視隋朝軍隊的戰鬥力,以為隋軍不敢主動發起進攻。結果隋軍主力對突厥軍營主動發起猛攻,打得沙缽略連自身的金甲都來不及穿戴,在齊腰深的草叢中匍匐逃得性命。

  隋朝給予沙缽略的支持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沙缽略依然打不過西突厥的達頭可汗,東邊新興的契丹民族也開始咄咄逼人。沙缽略的東突厥的局勢進一步惡化瞭。開皇五年(585年)七月,沙缽略實在混不下去瞭,向隋朝告急,請求率領部族南下,寄居在白道川。實質上是尋求隋朝的軍事保護。

  在隋朝討論對策的時候,沙缽略的老婆孩子都被敵人給俘虜走瞭。楊堅意識到東突厥的滅亡,將使隋朝失去制約西突厥的重要力量,同意東突厥南遷白道川。隋朝還出兵救援沙缽略,幫助沙缽略搶回瞭傢人。

  沙缽略因為隋軍才能夠有一個棲身之地,不得不徹底投向隋朝的懷抱,連隋朝的女婿也不做瞭,直接上表稱臣。沙缽略還主動把兒子送到大興城中,作為人質。一年多後,見證瞭突厥從盛到衰歷程的沙缽略可汗死瞭。

  沙缽略臨終時,把可汗之位傳給瞭弟弟處羅侯。處羅侯勇猛聰明,深得眾心。沙缽略生前很不喜歡這個弟弟,一直猜忌提防他。沙缽略之所以不傳位給兒子而傳給瞭處羅侯,完全是拋棄瞭私心雜念,希望處羅侯能夠復興突厥。

  楊堅聽說突厥換可汗瞭,派長孫晟來"冊封"新可汗。處羅侯知道一旦接受隋朝的冊封,也就是將東突厥進一步置於隋朝的控制之下,東突厥的可汗就成為需要隋朝"任命"的官員瞭。但他更明白東突厥處境艱難,離不開隋朝的支持,因此不僅安然接受瞭隋朝的冊封,還遣使入朝。從此,隋朝和東突厥之間形成瞭固定的冊封關系。

  在隋朝軍隊的直接參與下,處羅侯殺回漠北,多次打敗西突厥。隋朝也通過處羅侯這個代理人間接控制瞭漠北草。

  可惜,處羅侯在位僅一年,就在與西突厥的戰鬥中陣亡瞭。開皇八年(588年),東突厥推舉雍虞閭為新可汗。隋朝再次冊封他為都藍可汗,鞏固瞭雙方的君臣關系。

  都藍可汗是個反復無常的人

  當時東突厥的日子也好過多瞭,都藍可汗對隋朝就不像前兩代可汗那麼恭順瞭。

  突厥有個習俗,就是後世可汗要Ó¬娶前世可汗的妻子為妻子。因此大義公主(Ô¬來的千金公主)就又成瞭都藍可汗的妻子。大義公主亡隋之心不死。剛好當時有個叫楊欽的內地人犯瞭罪,逃到漠北,造謠說北周的宗室女婿劉昶要起兵反隋,請大義公主出兵配合。大義公主就去蠱惑都藍可汗。都藍可汗還真派兵,幾次騷擾隋朝邊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