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金門:臺灣不解三將領陣亡和“大麥克 ”被毀

2016-08-15 21:45:22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30分,金門炮戰打響。這場炮戰一直進行到11月12日,中國人 民解放軍向金門群島(金門、烈嶼、大擔、二擔)發射炮彈561598發,給國民黨軍隊造成瞭以下損失:全毀火炮19門;半毀火炮58門,全毀火炮掩體5 座、人員掩體11座、彈藥掩體4座,半毀火炮掩體37座、人員掩體50座、彈藥掩體27座;擊斃官兵113人,擊傷642人。

  當時金門的“防衛司令部”設在太武門的一個名叫“翠谷”的山谷裡。軍官的辦公室、宿舍以及餐廳 等等,都建立在山谷頂端的兩側山麓。這些位置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設在東北方位的圍頭炮位,經火炮專傢測量計算,應屬射擊死角的范圍。解放軍的火炮打得再厲 害,也不可能打到防衛司令部來。除非解放軍出動飛機進行空襲,但是當時金門國民黨駐軍已經配備瞭由美國提供的地對空導彈,所以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正因為 如此,金門國民黨駐軍的頭頭腦腦對呆在翠谷感到十分安全,就像呆在防空洞裡一樣。

  這天晚上,金門防衛司令部舉行宴會歡送一位美軍顧問離任,司令官胡璉、副司令官吉星文、軍長兼 副司令官張國英、空軍副司令官章傑、海軍副司令官趙傢驤、參謀長劉明奎、五十八師師長張錦以及司令部各處處長等將領均出席。就在這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 前線炮兵的攻擊開始瞭,從大嶝等地炮兵陣地射出的第一群3000多發炮彈,超越太武山頂,垂直落在翠谷餐廳的外側。炮彈落下時,餐廳內大多數人就地隱蔽, 安然無恙;章傑、趙傢驤、吉星文、劉明奎向外沖,落得個三死一傷。

  第一群炮彈爆炸後,炮科出身的軍長兼副司令官張國英中將馬上逃出餐廳,對共產黨軍隊的炮彈何以 能打到射擊死角的翠谷大惑不解,他對前來巡視的國防部長俞大維說:“俞部長,共軍這炮打得蹊蹺啊,怎麼能打到死角來的啊?不可能嘛!”俞大維也是疑竇叢 生:“難道共軍使用的是新式武器?”於是,俞大維派人撿瞭一塊炮彈碎片,當天晚上坐專機返回臺北時帶瞭回去,讓兵工專傢檢測共產黨軍隊使用的是什麼火炮。

  兵工專傢反復檢測後得出結論:共產黨軍隊炮擊翠谷使用的是蘇制155榴彈炮。

  俞大維聞後愕然:“155榴彈炮?俄國人進攻柏林時就已經使用瞭,迄今已經十多年,算不上新式武器嘛,怎麼能打出這麼個效果呢?組織專傢重新鑒定。”

  然而鑒定結果還沒出來,又發生瞭“巨無霸”被解放軍摧毀事件。

  所謂“巨無霸”,是美國制造的八英寸榴彈炮,分裝甲自走式和牽引式兩種,重45噸,射程18千米,可發射普通彈頭炮彈和特殊彈頭炮彈。即使使用普通彈頭的炮彈,也可以完全摧毀射程以內的鋼筋水泥火炮掩體。

  臺灣向美國乞取“巨無霸”,整整乞求瞭三個年頭。由此可見八英寸大炮在蔣介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無論是蔣介石、俞大維,還是接替胡璉擔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的劉安祺,都沒有料到,在炮戰中確實發揮作用的“巨無霸”竟被共產黨軍隊的炮火摧毀瞭一門。

  美國的兵工專傢在設計“巨無霸”時,專門考慮過防彈問題,整門大炮都配備防彈厚鋼板,這也是大炮本身重達45噸的原因之一;另外,還配備自動轉移裝置,行走自如,開一炮之後立即轉移,等到敵方測出方位打來時,隻能白打。因此,美國人曾誇口:“八英 寸炮是無法摧毀的,除非敵方的炮彈打在炮膛裡。”

  而解放軍打過來的炮彈,恰恰就落在一門“巨無霸”的炮膛裡!

  “巨無霸”被摧毀的情況由金門炮兵司令官鄒凱上報後,劉安祺大驚之下,親赴現場察看,然後急電報告臺北。

  俞大維一來就對章傑三將領被炮擊陣亡感到奇怪,現在又有瞭“巨無霸”事件,更覺蹊蹺。他懷疑共產黨軍隊擁有一種具有神奇識別目標能力的新型火炮,很想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11月23日,俞大維立即召見隸屬於“國防部情報局”主管大陸和海外軍事情報業務的副局長曹之敏,責令立即著手組織調查共產黨軍隊在炮戰中使用的是什麼火炮,限期三個月之內必須查明上報。

  曹之敏很重視俞大維下達的這項任務,親自主持制定代號為“03工程”的項目,意思是三個月內必須完成。

  為瞭完成“03工程”,曹之敏挑選瞭三個特工——劉戰皓、裘信亞、張安,命令他們組成一個情報組,秘密赴大陸調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