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滅東突厥之戰是怎麼發生的?解析唐滅東突厥之戰

2016-08-15 21:51:54

唐滅東突厥之戰是發生在唐朝的貞觀年間的戰爭,是唐朝與東突厥的戰爭中,唐王朝為消除北方威脅而攻滅東突厥頡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戰。那麼,唐滅東突厥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呢?唐滅東突厥之戰有什麼背景?此戰的結果是什麼?解析唐滅東突厥之戰。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
東突厥,是突厥汗國被隋朝分裂以後,成為東西突厥兩部,東突厥(583年-630年,680年-745年)大體上以金山(今阿爾泰山脈)為界,與西突厥劃分汗國原來的疆域。但是,隨著兩國勢力的消長,所轄范圍也時有伸縮。在東突厥汗國內,突厥分佈在南部,鐵勒諸部則在北方。強盛時疆域囊括阿爾泰山到大興安嶺之間的整個蒙古高原及附近地區。

唐滅東突厥之戰的背景

自隋朝開皇三年突厥汗國分裂之後,東突厥汗國就南下臣服於隋朝,並且和隋朝一起對抗在中亞地區獨霸一方的西突厥汗國。隋末唐初,啟民可汗之子始畢可汗即位成為東突厥的可汗。當時中原的隋朝政府因為起義軍和軍閥此起彼伏,混戰不休,因此無暇顧忌北方的突厥部落。始畢可汗乘機脫離瞭隋朝,開始迅速崛起。唐高祖李淵於618年在太原起兵,參與對中原的爭奪。當時他用空城計嚇退過來犯的突厥軍隊。但是李淵仍然明白自己無法於突厥騎兵抗衡,因此差遣劉文靜出使東突厥,向突厥上表稱臣。當時李淵與始畢可汗的約定是,唐軍攻下的地區,土地人民歸李淵,金銀財富歸始畢可汗。總的來說,唐軍處於弱勢。李淵和李建成甚至想過要遷都以避免被突厥圍殲。

唐滅東突厥的全過程

渭水會盟後,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以增強國力,在軍事上積極備戰。東突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長期受頡利可汗壓制排擠,也暗中與唐聯絡,表示願意歸附。唐反擊突厥的條件已經成熟。
公元629年,太宗以突厥進攻河西為借口,詔命兵分六路出兵剿滅東突厥。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蘇定方為副,率領中軍;並州都督英國公徐世勣為通漠道行軍總管,張公瑾、高甑生為副,由東路率主力直接進攻東突厥腹地;華州刺史霍國公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秦叔寶為副,在西路順黃河前進,與李靖、徐世勣遙相呼應;禮部尚書任城郡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張寶相為副,從靈州往西北挺進;檢校幽州都督衛孝傑為恒安道行軍總管,程知節為副,鎮守燕雲地區防止突厥軍隊東逃;靈州大都督駙馬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段志玄為副,借道東北出擊突厥後方,監視突利可汗。十餘員大將共率兵10餘萬,皆受李靖節度,分6路反擊突厥。

唐滅東突厥之戰的結果

此戰以頡利可汗在陰山被擊敗後突利可汗隨後歸降被封為北平君王告終。突厥大將執失思力、阿史那杜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數歸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歸順。
此戰是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戰略勝利。
此戰過後,突厥對中原的襲擾得到瞭遏制,還對周圍的其他少數民族政權起到瞭極大的震懾作用,從而保障瞭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給後來的開元盛世創造瞭安定的環境;同時增廣瞭唐的北方統治面積,為後來的北庭都護府的建立提供瞭條件,也為後來的殲滅西突厥創造瞭機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