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攻大宛之戰是中國漢朝漢武帝時期的戰爭,約發生於公元前102年,是漢王朝與大宛之戰,但是,你知道漢攻大宛之戰是怎麼發生的?揭秘公元前102年漢攻大宛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大宛,古代中亞國名,是中國漢代時,泛指在中亞費爾幹納盆地居住大宛附近各國圖的國傢和居民,大宛國大概在今費爾幹納盆地。大宛盛產汗血寶馬。
漢武帝時期,曾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後發現這是一個遊牧民族,盛產汗血寶馬。張騫回歸漢朝後稟報漢武帝,漢武帝聽說大宛出產好馬,於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命使臣攜帶金帛去換取,由於雙方意見沖突,換馬不成,使臣也被殺害。
西元前104年,漢武帝劉徹為瞭得到汗血馬於是命車令為使,帶黃金二十萬兩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貳師城(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求換汗血馬。大宛王毋寡拒絕,“漢使怒,妄言(說瞭些很囂張的話),樵金馬而去”,大宛王見漢使無禮,命東部屬邑的鬱成王攔住漢朝使節出入,並殺死使團,奪走金銀財寶。漢武帝得知後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由於漢帝國先於七百騎兵攻樓蘭,並虜其王。因此對大宛的兵力輕視已待之。
漢武帝大怒,命大將軍李廣利率兵往討。
當時漢武帝正寵愛李夫人,欲使李夫人之兄李廣利封侯,由於漢高祖規定沒戰功者不得封侯,於是武帝遂任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趙始為軍正、李哆為校尉,率屬國騎兵六千及郡國惡少年(記錄漢朝歷史的那位史學傢是以正直,求實著稱的,大傢都知道是誰吧)數萬往討。期至貳師城取善馬(良馬),故號“貳師將軍”。當年正是太初元年。西域路遠,沿途的小國又閉門拒供水糧,至鬱成城(今奧希),敗於鬱成,退至敦煌,減員十之八九。武帝聞之震怒,下令退入玉門關者立斬。李廣利隻好在敦煌過冬。
初征不利,至大宛東境鬱成即戰敗。武帝命發兵運糧再西討,於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殺大宛王毋寡,另立國王,從此大宛服屬漢朝。
一年後,漢武帝再調集全國囚徒、商人、贅婿等不計負私從者六萬多人、馬三萬匹,牛十萬頭,五十幾個校尉挾厚備再討,並派遣水利工匠隨師,準備將大宛城外的河川改道,使大宛無水可用。更發戌甲卒十八萬。前102年,李廣利率大軍浩浩蕩蕩的西征。這一次西域小國畏懼,壼漿簞食以迎,隻有輪臺閉拒,李廣利怒,下令攻打,陷城後屠城。漢軍先到宛城者三萬人,宛兵迎擊遭漢軍射敗。之後大宛即躲入城內自保其城。李廣利繞過鬱成城,直接圍攻大宛首都貴山城四十餘日,俘虜瞭大宛勇將煎靡,並殺死大宛兵將無數,切斷大宛水源。大宛貴族最後被迫殺死毋寡求和[2],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三千匹,指定與漢親善的昧蔡為王(類似偽政府)。之後貳師將軍李廣利令上官桀再率大軍攻鬱成城,鬱成王逃至康居,康居王怕連累自己,於是將鬱成王抓起來獻給上官桀,押送的騎兵趙弟為防鬱成王逃走,中途就砍下他的腦袋。
漢軍雖然此役並未遇到重大攻擊,但由於將領不體恤士卒,大軍到玉門關時僅餘萬餘人。而汗血馬經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也僅餘一千多匹。漢武帝知勝利大喜,封廣利為海西侯、趙始為軍正大夫、上官桀為少府,軍官各有封賞,士卒賜直四萬金。充軍罪犯免罪。
一年多後,大宛貴族認為昧蔡過於巴結漢朝,遂發動政變殺死昧蔡,另立毋寡之弟蟬封為國王(大宛又獨立瞭),漢朝在無奈之下也就隻好承認。並派使者至大宛安撫蟬封,同意蟬封每年進貢2匹汗血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