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跨學科學習?

2016-08-15 22:50:00

在閱讀書庫中,我列出瞭我閱讀過和正在讀的一部分書籍,你會發現這些書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果用學科 來分類,它們是跨學科的。我們閱讀的目的不是為瞭表現自己讀瞭多少本書,而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獲得更高的視野,提高鑒賞力,用來弄懂很多的為什麼、怎麼 樣。

我們需要科學的思考方法,但如果隻有方法沒有內容,那麼思考就很空洞,無從下手,就像一座大型水電站,如果沒有蓄積大量的水,它是不 可能發出電來的,而這些水正是從不同的源頭匯集而來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跨學科學習。

那我們要學哪些學科呢?這就要根據各人的需要來決 定瞭,我們來參考一下杜牛牛的閱讀內容。(為什麼又是老杜呢?因為我還沒有找到這方面的替代者,或者說還很少人去總結這方面的知識。)


原文:如何通過跨學科的學習成為獨立思考者

當我讀大學的時候,我的老師 Dr. Martin在課堂上對我們說,中國學生的存在的問題不是知識 太少,而是知識太多瞭。但是可惜,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記住很多知識的人,而是能夠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並且用其獨立思考的人。

那 麼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關鍵是不斷的學習,而且要用正確的方法學習,並學習正確的內容。在之後的幾年中,我逐漸沉下心來。將大學因為逃課而 沒有好好學習的經濟 學,數學,統計學,會計學,市場等知識再度撿起來,在工作之餘重新學習,我發現學習和求知是如此的充滿樂趣。

兩年前, 我有幸接觸瞭芒格的思 想。芒格主張要通過跨學科的學習,融會貫通,掌握知識的共性,從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將之運用於自己的主業中去。作為數據研究者,我對此理論非常感興 趣。幸運的是,之前對於大學基礎學科的自學,給我打下瞭理論的基礎,當我開始嘗試跨學科學習的時候,我可以站在許多高人的肩膀上進行思考。 兩年來,我的閱讀領域涉及瞭幾個主要方面,經濟學,行為學,社會學,心理學,數學,自然 科學,哲學,歷史以及咨詢。

為什麼 選擇這些領域作為個人補課和學習的對象呢?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 物,宇宙和地球的運轉,存在一個共通的法則和道理,這也和我長年的感觸相同。因此我覺得個人的知識體系,就像拼圖。當 我們學識很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每個學科的知識都是獨立的都是不同的。但當我們掌握到一定的廣度和高度,我們會發現很多道理是共通的,就像張三豐能夠從山 川大河中領悟武藝的精髓,這也是我們追求的高度。

經濟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讓我們能用成本和資源稀缺性的角度看待周圍的 世界。記得大學經濟學老師說的一句話,你們學完經濟學後,不一定能發財,但是一定會改變對世界的看法。

行為學——行為學和經 濟學,心理學,甚至社會學都有交叉。簡單的說,是通過對表面現象通過數字和科學方法的解讀,瞭解我們為什麼犯錯,以及 行為的真正原因。

社 會學——社會學告訴我們我們來自哪裡以及向哪裡去。通過統計,數學等方法回歸後的社會 學研究,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社會現象背後的真相。

心 理學——不論是投資,理財,炒股,還是職場。隻要是人 參與的遊戲,就有瞭解一點心理學的必要。雖然現代心理學發展較為落後,還缺乏生物學中之達爾文,物理學之牛頓的角色,但是我們自己可以把實用的片段,拼接 起來形成對自己有用的行為模型。

數學——伽利略說數學是上帝的語言。我一直認為,語言和文字始終都無法表 達我們正確的想法,而數學可能是唯一能夠做到完美和精確的一種語言瞭。生活在現代卻不懂一點高等數學就好比閉著眼睛周遊迷人的愛情海。

自然科學——我非常想對此做更深的劃分,不過可惜,對於不是理科出生的我來說,進一步細分至物理學,化學以及生物學甚至遺傳學,挑戰和難度有點 過大。不過我對於其中的經典理論以及基本的入門知識依然充滿熱情,並且相信能夠運用於現實中的其他場合。

哲學——在最低谷的時候,我接觸到瞭老子和莊子。從而打開瞭瞭解佛學,道傢思想,以及東西方哲學的大門。哲學在拉丁文中就是愛智慧的意 思,這是僅次於數學的一種和上帝交流的語言。

歷史——閱讀歷史更多是因為自己的興趣,當做消遣來讀。但是 逐漸發現個中好書和實用的思維模型甚多,因此繼續保持一定的閱讀量和思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