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16:13
出瞭問題,要果斷、及時地處理,不然損失會更大。看似吃瞭虧,其實有更大的利益原則,對別人有高度負責的態度,總是會得到回報。對問題的得與失要有清醒的 分析,眼光要放遠一些。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因此,我們必須要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幫別人開啟一扇 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五、思維的總高度:超越法則
我們每個人做事情都有自己原來的心理底線,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要常常記得打破自己的感覺底線,因為這個底線實際上沒有到底。
超越就是超越相對層次,唯有瞭解他,才能超越他,唯有超越他,才能瞭解他。要想超越先要不超越,首先要瞭解事情所涉及的不同層次弄清楚,把某一層弄清楚 瞭,才能跳到更高的層次。要想超越必須先養成不同層次看問題的習慣。超越的相對層次的真正含義是能夠在各種層次中主動、自由的出入和變化。
面對一件事情,首先要進入事物的相對層次中去,而不要貿然肯定或者否定事物的相對面。聲音喊得響的人,也許有本事,也許沒本事,但是沒有本事的人居多。真正有本事的人會有適當的方法展示自己。(超越法則的體現就是知識和技能通過思維能力的提升轉化為方法論和智慧。)
六、思維的總維度:時空法則
任何事情都要時間的保證和空間的容納。時間的消長和空間的收縮往往互為因果關系。時間即階段性把握,空間即分佈性把握。時間要求我們正確認識所處階段的特 點,做恰當的事情,如人生發展所處初級階段,就要做初級階段的事情,高級階段,就要做高級階段的事情。空間要求我們弄清楚事情的自身范圍,要劃一個參照 系。
時間和空間可以在多個層面交叉和轉換。根據需要不同和條件不同,我們有些時候是拿時間換空間,有些時候是拿空間換時間。如果有必要,首先可以選擇拿空間換時間。同時想幹好很多事情,往往幹不好,人的精力和時間生命是有限的。
七、思維的總尺度:緊張度法則
我們平時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都是指一個關註度,進而表現緊張度。我們對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緊張度的基本格局,而她最終影響思維的基本尺度。一個人的態度 不同,格局也就不同。除卻少數特別迫不得已的事情,多數情況下,緊張程度是由自己造成的。在感覺緊張與難於排解的時候,也許我們已經失去自我的主導權。
緊張度是事物相關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重視程度、影響程度等松和緊的問題。對事物基本關系因素緊張度的根本判斷,決定思考和行為的根本戰略,也是一切判斷 的前提和基礎。影響緊張度判斷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主觀來講,調節緊張度和學識修養等有關。客觀來講,要看外部情況而定,如經濟形勢等。
緊張和放松可以同時存在,緊張的時候可以想到放松,放松的時候可以想到緊張。對於緊張度的把握要盡可能地變被動為主動。光說是不管用的,得有辦法,多學習,多掌握情況,多思考,多增加能力。
八、思維的總變化:矛盾法則
事物變化的基本矛盾的思考是我們思維的基礎之一。就如河水和河堤可以看做一對矛盾,相安無事和沖突都是一種局面。矛盾法則是事物變化的總規律,就如古人說 的陰陽互變趨中。矛盾或陰陽都是以事物的一分為二觀念為基礎的,一分為二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凡是一切變化都是以此為基礎。一分為二,合二為一,是萬事萬物 屬性和運動的根本特征。
任何事情無論大小性質不同,總能找到它的對立面。要有變化角度看問題的習慣。要分清楚一面和對立面哪一個是更主要的,根據平衡法則判斷它的運動趨向。矛盾有主要、次要矛盾,還有一個系統內的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次矛盾會相互轉換。矛盾方面的統一是基本的,但永遠有差別,對立是暫時的,但永不消失。統一是趨勢,對立同樣也是趨勢,要視條件不同而已。(系統思維= 平衡法則 + 矛盾法則)
不管對誰,都不一定要把心裡話說得那麼透底,每個人的立場和出發點都有不一樣的時候。判斷別人是否對你真好,最好不要憑表現現象下結論,要看實在的東西, 自己要有對真實程度認識的主觀意識。好事會變成壞事,壞事也會變成好事,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能夠清楚認識到轉化條件,那就是高手。
九、思維的總態度:實踐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