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致勝:掌握思維方法的九個基本原則

2016-08-15 23:16:13

來自:人月神話的BLOG
原文:思維致勝:掌握思維方法的九個基本原則-(原文古老蝦)

讀書可以讓人變得智慧,書是某一領域深有研究人士的體會,讀一本好書,正如站在巨人的肩膀前進一樣,好書是更高的起點,不用重復發明輪子。本人除 卻關註經濟、管理、歷史、國學、E化主題外,新近系列化研究佛教、心理、修煉和成長主題,我把她叫做靈修。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思維模式,前期我就 習慣、思維方式等主題也發表瞭評論,現就思維方法主題編寫讀書評論,以饗讀者。

一、思維的前提

自然世界和人類世界是極其復雜的,在極其復雜的背後,隱藏著簡單的一面,這就是與現象對應的本質。通過本質來瞭解現象,是思維的前提。一個人思想必然以自身為思考起點。因此,世界上不同的人,必然會有不同的意見。一個觀點對於我們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其他的人未必盡然。宇宙的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考慮的時空是常規的。時間是不可逆的,我們生活在當下,在現在,而不能生活在過去和未來。(思維過程應該體現時間學和空間性,空間性又需要體現整體和局部。)

思維的內部涵義由平衡法則、人本法則和智慧法則來說明,借由三個法則,可以理清思想究竟是什麼的某種結論。歸納地講,思維就是圍繞著平衡的指向、通過計算 力的“智”和感悟力的“慧”來探究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與自身精神世界規律和秘密的思想活動,他是我們所有判斷和行為依據的根源所在。

二、思維的總指向:平衡的法則

人生是不同目標的平衡過程。人生表面上看是看誰能夠獲得更高的目標,實際上是看靠近目標的過程當中,誰的平衡做得好,這一過程總要經受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平 衡因素的影響,厘清各種因素的存在狀態和作用方式,這就是平衡的法則。平衡是相對的,是前進中的平衡,變化中的平衡,動態的平衡。平衡是不平衡的特例,不 平衡也是平衡的特例。平衡有階段性,分舊平衡和新平衡,我們要善於發現舊平衡裡面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推進平衡的發展。平衡也有大小區分,同一系統 內,小平衡要受大平衡的影響和制約,比如小局服從大局。大平衡總是指引小平衡的生存和發展方向,所以,做事眼光要放遠。

不平衡是平衡的需要,平衡是不平衡的趨勢。遇事要根據事情的不同性質註意判斷和預設不同的平衡點。註意保持和遠離平衡與不平衡的限度。註意分階段保持平衡。註意小平衡要服從大平衡。註意平衡與不平衡之間的辯證關系。(靜態沒有絕對的平衡,平衡是動態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系統思維之基礎。)

三、思維的總內容:人本的法則

人在社會上生存,都離不開三件事情,即找準定位、理清關系、反省提升。人是人的思維活動的起點和終點。一件事情讓你做選擇,首先是根據實情性質不同,決定自己是選擇還是不選擇或者讓出選擇權。

人的思維內容包括人與物質世界、人與人及人與精神世界關系三方面,即天人關系、社會關系和本我關系。記著自己該得到的,也不要忘記人傢該得到的。人與自然之間應多用趨勢,少用提醒。多用與少用,要看人打破人與自然平衡以後要多長時間是否有辦法建立新的平衡。

人與人之間關系處理一是要認識當時當地的正確位置,也就是說對自己的定位要很清楚,二是定位清楚後調整各種各樣的距離。定位和距離要根據不同條件變化而調整,距離的遠近隻是一種表現,根本在於溝通與理解。如果沒有溝通和理解,任何何距離都是假的。

人與本我關系主要集中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合理調整自己的欲望,另外一方面是審美趣味的提升。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是知識和人脈的雙重階梯。學習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自身眼界開闊的需要。

四、思維的總方式:智慧法則

思維的最基本形式是“智“、”慧”,世界上很多事情很難用一種方式去衡量,有些可以通過量化,有些必須通過感覺,感覺到什麼程度,那就是智慧。生活的價值很難用一把尺度去衡量,每個人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對每一件事情的具體計算不能代替對生命的感悟!

思維方式都是基於計算和感悟兩個維度作為根本的思想方式。計算就是可以根據已知條件,推算出想要得出的結論,是一種對事物的精確把握能力。感悟就是拋開精 確尺度而依靠綜合的感悟能力來獲得某種結論。感悟是帶整體性的、不確定的和超脫感的;計算是帶局部性的、精確性的和可控性的,如中國古人說的那樣,做人就 要“外圓內方”,外圓是感悟,內方是計算。感悟和計算在任何時候都是並存,感悟往往大於計算,感悟和計算具有不同的運用手法。感悟主要是擴大視角,是寬,是容,是合,主要指向大的方面,由大入小,把面得范疇照顧到,減少摩擦、減少損耗,把正向的方向搞清楚,以利於不敗之地。計算主要是集中視角,是窄,是細,是分,在感悟的統籌下,把細部關系算清楚。要細就要細到相當的程度才算數,算不細,沒有算到實處,算瞭也是白算,反而會壞事。(思維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偏經驗和主觀的感性思維;一種是偏數據和客觀的理性邏輯思維。感性思維更多要依賴於情商,而理性思維更多依賴於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