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的不嚴密性

2016-08-15 23:19:34

這可能說的多瞭。但我覺得我要說的還沒有說。我實際上是想說:我們在做議論文的時候,或者在論辯的時候,應該少做“不當類比”。而我們在思考別人的看法的時候,也盡量要避免受“不當類比”的幹擾。

實際上,對於木桶理論的批判很容易。

我舉個例子:我們衡量一個作傢是否偉大的時候,是看他最優秀的作品呢,還是相反?很顯然,就算托爾斯泰的《復活》寫的奇差無比,但他仍然是位傑出的作傢,因為他還寫過《安娜卡列尼娜》這樣優秀的著作。

所以,這 個事情不能一概而論。這取決於你要幹什麼。如果你要從事一種創造性 的事業,那麼結論肯定是:你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你的長板。但是你如果要做一個校對的話,那麼,你可能更需要註意的是不要出錯。也就是說,這世界上有至少兩類 事情,一類的要求是不出錯,另一類的要求是偶爾出彩。

基於這種認識。我覺得,對於一個人來說,最要緊的是要搞清楚:你到底想要什麼,你到底是誰。所以我喜歡那種“自醒”的人,而討厭那種熱衷於“反省”的人。

【三】界限問題

說瞭這麼多。我需要給這些話劃定一個界限,一旦超過這個界限,很多看法就要反過來。我的這個界限就是:我所說的一切,都是針對個人領域。超出這個領域,我的所有看法都需要修正。

舉個例子。如果這個理論的對象是個政*府的話,我就會反過來看。因為我們讓一個政*府長久地反思一個錯誤,並不會對該對象造成傷害。所以,我覺得,對於政*府,反思錯誤要遠比找尋優點重要得多。

下面提一個問題,這個木桶沒有辦法裝更多的水瞭嗎?假如一個木桶隻有一塊木板有缺陷,而它缺1/2的話,最多能裝多少水呢?整體容量的1/2麼?(參考答案)


註:這是關於木桶原理的第三篇文章瞭,前兩篇是:“木桶原理演變”給Blogger的啟示和培養人才:要應用反木桶理論,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弄得很清楚瞭。

文章引用:est:也談談木桶原理的不嚴密性和馬大一為:木桶理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