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30:13
而且有一點,假如你想要安逸淡泊的生活,市場部是最不合適的,雖然它沒有每個月承擔指標的壓力,也不用求人,還老被銷售求。做市場,需要那種天天帶著振奮的精神狀態,滿懷SHAPE THE MARKET的激情追求理想的人,對邏輯和戰略思維高度的要求自然也很高。
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銷售,我還是很願意推薦新人從銷售開始職業生涯,讓我給大傢幾個做銷售的理由。
一、超過70%的CEO出身銷售;
二、假如你能好好地做個三年銷售,以後你轉行做什麼都不浪費,你將屬於最強大的群體,具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三、銷售是晉升機會最多的職業,大大多於其他任何一個職能,比如財務,比如HR;
四、銷售是靠打工能帶來最豐厚收益的職業,尤其在職業起步階段,它能幫助你迅速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
五、銷售是最容易找工作的職業,到處都需要銷售,而且職業生命周期長,可以HAPPY地幹到五十歲,等於變相地增強職業安全感。
舉例說吧,一個新人,假如能進一傢五百強公司,起薪不外乎是3000到6000元,技術奇才的話,MAXIMUM MAXIMUM給你8K。(外企年薪大多14—16個月不等。)
沒有獲得升遷的話,每年結合你的業績表現,主要還是參照CPI的上漲速率獲得加薪,這些年8%是很多外企采用的平均加薪幅度,因此你很容易算出三年後、五年後,你能拿到多高的薪水。(北京或者上海的房價我就不說瞭)
假如你做銷售,你的收入將DOUBLE,因為你有可觀的獎金。同時,你獲得晉升的概率將至少翻倍。
4. 換位思考,學習得體
人有四種出身:傢庭,長大的地方,教育,職業。
作為北大的畢業生,你已經證明瞭學習能力和你的見識。
從概率上說,你的IQ應該多少高於平均水平,英文應該不錯,看過相對多的主流書籍,有機會聽到更多的主流觀點,因此更瞭解和宏觀趨勢有關的信息,從而有更好的見識。所以在新人群體中,概率上說你應該更有挑選好職位的優勢。
但是,教育出身僅僅是一張門票,讓我們來看看你還沒有證實的是什麼:你的影響力,你的適應能力,你的承受壓力的能力。
總而言之,你的生產力要能高於平均生產力對用人者才有意義,到那時候,你將不是企業的人力成本,而是人才,否則你的教育出身隻是你的事情。
好的職位總是存在的,關鍵是你是否是潛在的人才。這個問題就說回來瞭,你未來能做什麼?你現在能做什麼?
總體上我個人感覺,現在的應屆生成熟度還是有所提高的,早兩年,新人來面試,簡歷上時髦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或者“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驚喜”。
去年我忽然意識到大傢現在都不撬地球瞭,也不提供驚喜瞭。
有時侯我在面試中向新人要錄用他的理由,對方往往把學習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作為主打優勢。
這顯然是一種進步。不論你打算進國傢機關,還是事業單位,或者知名外企,哪裡都喜歡要聰明得體的人。當你去面試,或者你剛到一個單位工作的時候,得體是很重要的基本遊戲規則。
如果你要一份體面的前程,首先你需要明白一些得體的小規矩:
面試的時候身體不要亂動,語速語調適中男生穿著黑皮鞋就別穿白襪子學會傾聽誠懇和禮貌知道自己的強項是學習能力、邏輯,以及激情,並且展示自己正常的人際關系瞭解自己需要在承受壓力和面對挫折方面讓對方放心,並備有實例準備說服面試者瞭解行業的累積對自己很重要,而且HR通常對一份不到兩年就跳槽的簡歷有CONCERN,除非那份工作太爛,或者新工作真的好。新人喜歡問你們公司提供什麼樣的培訓?但是其實70%的知識來自於實踐而不是課堂最後一條是,要知道人們喜歡新人的激情和沖勁,但並不欣賞沒有根據的勇氣和信心(比如對一份15萬的年收入嗤之以鼻;不重視很多人一輩子也掙不到一千萬的 客觀事實,或者以為那是因為“那些人比我蠢”;或者把IBM和MS的OFFER貼到學校的BBS上並告訴全世界“我DECLINE瞭他們的 OFFER”。)5. 管理培訓生
總觀知名外企錄用的管理培訓生,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IQ絕對高,EQ更加高。
志存高遠就不用說瞭,為人處世都非常得體。
我曾經分別和幾位管理培訓生交談過,我問他們是否瞭解,他們可能是在一個虛擬的友好環境中成長,他是否瞭解一個BUDDY(“夥伴”,企業指定專人,在日常工作中幫帶管理培訓生,通常此人本身業績表現較好,而且樂於助人)對他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