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45:29
在10個讓你更“上相”的小竅門中,朋友們提到上相跟攝影者有很大的關系,這就好像事情的兩個方面——主觀的和客觀的,除瞭自己的POSE要經典外,就是攝影師的技巧瞭。
攝影師,聽著很有磚傢的派頭,其實,說白瞭,就是一拍片子的,隻不過攝影師拍的好,所以就叫師瞭。然而好是個主觀概念,人人可以認為自己好,所以,任何一個拍片子的人都可以叫自己大師。成為一名攝影師,本質上說,隻有一個條件:拿起你的相機,無論卡片機還是單反,也無論膠卷還是數碼。所以,成為一名有好奇心的攝影師,重點也就是好奇心瞭。
下面說說好奇心的事。(以上內容來自有意思吧,以下內容來自色影無忌))
十種方法讓你成為更具好奇心的攝影師:
1. 打破常規
學習攝影時,你常會碰到一些定理,例如“三分法”,“黃金比例”等等。這些定理對攝影師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好奇的攝影師不隻是參照這些定理,他們往往會打破常規。拿“三分法”來說吧,一些出色的攝影作品並沒有使用這條定理,反而是讓被攝物置於畫面中間,直面鏡頭。
2. 多多提問
好奇的攝影師總會有一肚子問題要問。關於其他攝影師的問題,關於自己作品的問題,關於相機的問題,關於拍攝對象的問題等等。這樣一來,他們能學到其他人學不到的精髓,而他們的作品也隨之進步。找一個跟你有相同相機的人,問問他是如何使用相機的。找一個與你拍攝風格不同的攝影者,問問他用瞭哪些技巧。回顧你最近拍的照片,問問自己哪裡拍的好,哪裡拍的不好。
3. 問“如果......會......”
關於”多提問”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你要習慣用“如果……”來發問。好奇心重的人不僅僅滿足於提問,他們更想得到問題的答案。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答案”都是不盡人意的。但是當你發問瞭一定的次數之後,你的進步將是顯而易見的。(過程比結果更有意義)”如果我從這個角度拍攝會怎樣?”,”如果我把對象這樣放置會怎樣?”,”如果我俯在地上來拍攝會怎樣?”"如果我把快門速度調慢又會怎樣?”……
4. 將提問化為探索
一位老教師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並從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讓你的問題變成實地的探索”。問“如果……”或其他的問題仍是不夠的。把你的問題記錄下來,並時不時的回頭看看這些問題試圖找出它們的答案。這樣做並不保證每一次都會有所啟迪,但是這段探索的過程,會讓你欣賞到意想不到的風景。給你的攝影增加一些探索和挑戰,我時常給自己定一個表,列出今天下午想拍的,或是未來一周裡要探索的主題,效果很不錯。
5. 學習他人
嘗試,失敗,再嘗試。這樣下去,你可能會有點不耐煩,但這也許正是取得進步的最佳途徑。有時候,瞭解那些已經經歷過這些的人,有助於你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外出拍照時,最好找個搭檔。這樣一來,你們既可以交流想法,又可以互相分享一些技巧和心得,這也是我建立這個博客和論壇的目的——學習更多的攝影知識,大傢的發現比個人的發現要多得多。
6. 拼湊你的想法
Edward De Bono發明瞭許多幫助人們培養開放式思維的練習。在他的一些書裡,他提到怎樣將隨機的想法聯系到一起,並因此得到問題的答案。當你適應瞭這種思維,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多麼富有創造力。在文章開頭的圖片中,男人用傘擋住瞭如雨而落的膠囊,我們之中又有多少人能想到這個點子呢?
7. 盡情遊戲
孩子們的好奇心是最大的。他們隻是單純的尋找快樂,玩弄四周的東西,想要更多的玩耍空間,這些事情有助於他們從生活和行為中學到知識。而當我以孩子般的心態攝影時,我發現我的思維處於極其活躍的狀態,這帶給瞭我許多新發現。我的一些最佳作品正是出自於我的”玩耍”時期,玩相機,玩角度,玩距離,玩畫面……
8. 放飛思想
有些想法往往會阻礙我們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如:“我從未這樣做過”、“這樣做太蠢瞭”、“這不會成功的”,一旦有瞭這些顧慮,我們便會停止探索,終止計劃,我們又回到瞭單一的生活。你要學會拋棄這些顧慮,跟著你的感覺走。這時你會發現自己所做的是以前從未想過,卻又是很多人夢想嘗試的事情。那些從不停止的的攝影者們,他們不斷變幻著思維,帶給瞭我們一張張極具創造力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