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攻略

2016-08-17 23:37:07

~

序言

人類自遠古洪荒中走來,我們的祖先,從茹毛飲血的年代起,就用自制的粗陋工具,在與自然界的各種災害和猛獸的搏鬥中,描繪著人類進化的軌跡,當 他們在這一艱苦卓絕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著生存的經驗,並用智慧逐步改善著自己的生存環境的同時,終於完成瞭劃時代的進化,成為當之無愧的萬物之靈,人類 在自然的懷抱中創造瞭文明,而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卻讓文明使人類遠離自然,與自然對話,還原一下人類做為大自然中的一員的本色,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人類永 遠不會孤獨,可是,對於熟捻於都市生活的你,來到野外,身處真正的自然,那一切對你來說卻可能是陌生的,你興許會面對一捆潮濕的薪柴,不知該怎樣讓它燃起 溫暖的火焰,你興許在林中迷失方向,卻不知該如何利用地圖和星鬥指引你走向北方。

人與大自然,向來有著朋友與對手的辯證關系,隻有當你與它實力相當時,方能體會到"棋逢對手"的樂趣。

我們為此而來,用我們野外生活的經驗,給渴望走向大自然的你一點有益的幫助,我們望你能由衷感到:"人類與自然,永恒的主題。”

※※※※※※安全篇※※※※※※

迷路時:

a.回到認識的地方。山野行走,一旦迷失方向,趕快回到自己所認識的地方,用羅盤和地圖確定所處方位和目的地方位。休息時多註意周圍風景與標志,不要直走下坡路,因為下坡路視野范圍小,方向不易確認。

b.山路上用塑料膠帶,樹枝或石頭做記號,走在前方領頭的人,遇到情況,要做標志通知後面跟來的人,標志要放在易見又安全的地方,不要隨便做些無意義的記號,混淆其記號。

遇到落石:

有時自己不小心踏落石頭,要立刻發聲,通知由下而上來的人。通常易浮動的石頭,我們稱浮石,多石頭的地方,浮石的顏色比周圍石頭新,仔細觀察即可分辯,走路時要避免踩踏浮石。

預知打雷和雷擊:

首先看到亂雲變大,不久即變成雷雲,趕緊想辦法到安全地方躲一躲。如用小型收音機收聽廣播時,有刺耳的雜間,即表示附近有雷雲,忽然下大粒雨滴,這也是打雷的預兆。

避免雷擊:

a、快跑向低地;

b、離開高樹或密葉樹林;

c、離開鐵塔,去除身上金屬物;

d、在河中遊泳的,要趕快上岸;

e、不要許多人集中在一起,而要分散開;

f、附近有小屋,躲入屋內,汽車也可以,但不要靠墻,雷擊時,會經過墻壁傳電到地面。

身體不適時

a、解去束縛;

b、依臉色判斷,呼吸急促,臉色發紅,但不出汗,很可能是中暑,這時應將不適者抬到樹蔭下休息並將頭部墊高,身體躺開,保持安靜;

c、有嘔吐癥狀時,應俯臥,右手放在下巴,當作枕頭,放松身體,安靜休息。

植物刺傷和蟲蛇咬傷

a、用水冷卻或塗軟膏,穿長袖襯衫和長褲,可避免受傷;

b、野外露營帶蚊香、花露水或風油精、塗擦暴露在外的表皮,盡量不要用手抓癢;

c、避免被蛇咬,蛇屬夜間活動的動物,白天多在洞裡休息。因此,在山野中行走,避免夜晚出行,更不要把手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d、若被毒蛇咬,未送醫院前,先用繩子綁緊傷口上方靠近心臟地方,避免毒液隨血液循環到人體內,然後把傷口切開,用口吸毒,必須是口腔沒有破口。在安定患者情緒的情況下,趕快送醫院或用蛇藥急救。

斷水

一種是無任何水源可以飲用,另一種是無幹凈衛生飲用水。第一種情況一般野外不多見,第二種情況則比較多見瞭。如有攜帶的飲用水用水用盡,而附近山水有泥沙或污染,就需要進行凈化處理,一般凈化取水法有:地汽取水法、滲水凈化法、人工凈化法。

※※※※※※生存篇※※※※※※

野外篝火:從事野外活動的人,無論登山、探險、旅遊、狩獵或科考都能深刻體會篝火在野外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篝火,就無法燒水做 飯,不能烘烤潮濕的衣物,夜裡也不能露營,常用的篝火方式有框架式,放射式與排列式(1)框架式:將木柴交互成90度搭成"#"字形框架,層層上疊從底部 點燃;(2)放射式,將木柴或樹枝以某點為圓心呈放射狀形排放,從中心點燃,可用於做飯;(3)排列式:取3-5根較粗木材平行排列,兩端用樹枝或石塊墊 起,木柴下放置引火的幹柴樹枝,用於做飯與露營極佳,註意的是幹燥,未腐朽的木柴點火好,腐朽木柴火勢小,無木炭,不宜用,櫟樹、山櫻桃之類的硬雜木和松 木比較好,可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