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38:55
想幾個問題:其一,恐懼有它的功能,是的;那麼,它有哪些功能?其二,在構成“恐懼”的系統結構中,存在哪些要素?其三,“恐懼”自有它的“工作方式”, 對;那麼,想想它怎樣工作怎樣發揮效用?其四,“恐懼”存在其要素,請將各類要素羅列一下下;其五,歸類之後,應該會發現其“內在要素”與“外在的”環境 條件的,發現瞭麼?其六,內在與外在的要素,怎樣的條件下會發生共振效應,產生“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其七,哦,所有這些“運行規則和原理”,大約 就是所謂“機理”吧!
我不知道“分析”一詞究竟怎樣解釋。我更傾向於用大傢口頭常說的一句話來詮釋,即“大事化小,小事化瞭”。有次序的拆解,拆開瞭看,僅此而已。大傢都學過 數學,盡管不少人和我一樣學得很煩,但是,基本的數學思考方式還是到手瞭。比如,可用“代入法”對付上面的問題。將那樣一些機理的普遍原理,“代入”中國 學生這樣一個特殊領域。這時,你會發現,中國學生面臨的恐懼,以及由此而來的種種效應,突然變成瞭一個“天文數字”,大得不得瞭。
在廣袤無際的問題面前,你將面臨著一個取舍的命題。每一篇具體的文章所能涉及的,絕非無限。否則,這論文一輩子也完不成。如是,你應該再次反顧自己的“初 衷”,回頭看看哪些最初讓你產生寫作沖動的元素。從那裡,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范疇。同時,左顧右盼,看看此類話題別人的觀點。當然,也存在一種可能—— 別人說過瞭,說得比我有道理。沒關系,就當學習瞭一遍。不寫,可以。寫下去,也可以。你畢竟是學生嘛!大狗叫得中氣十足,誰說小狗就不能叫?
最後一個概念,在於“根源”。我 們現在做夢,經常夢見從高出墜落下來,驚出一身冷汗。有人說,這是人類遠祖給我們留下的無意識記憶。那時,他們曾經在樹上 睡眠,和猴子一樣。睡著瞭,怕掉下去,雲雲。關於“中國學生的恐懼”,我想,你的意思,不是想找猴子“尋根”的,也不想找原始森林算帳。絕對是想回溯文 明,找找文化與社會的茬口。是這樣麼?
所以我說,這個命題有意思,簡直太有意思啦!既然,中國學生的恐懼不止來自猿猴;既然,找猿猴算帳的必要性基本上幾近於無,那麼,我們該面對誰人呢?“應 試教育”是根源麼?就算是,那麼,誰抱著應試教育這個破舊法寶死活不肯松手?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想下去,想開去,不斷追問,我想,我們離真相就會越 來越近,而不是相反。社會是人群的組合,每一堆人群,都有著他們的利益。我還是贊成,首先從利益分析入手。
刑警破案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調查思路——誰是案件結局的第一受益人?當然,有時候會有第二、第三受益人的。不過,從現象出發,我們往往找到的,是最末一 位受益人。需要倒推上去,找到真兇。從“受益者”角度來解讀中國學生恐懼的制造者,以及其冠冕堂皇名義與表象,根源也就接近水落石出瞭。有關根源的追溯, 絕對不能有禁區。如果存在禁區,那麼,追溯到瞭一定區位,隻有戛然而止。當然,每一個民族和國傢,都有著它的禁忌。但,這種禁忌,應該不是為“學術探索” 而設置的。我們所能做的,隻能是不畫地為牢罷瞭。至於每個學人自身的局限,無論誰,都是存在的。底線是,決不睜著眼睛說瞎話。
來自:凱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