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錯誤”的不同態度

2016-08-17 23:40:48

人 一生可以做很多事情,有的很重要,有的不重要。不重要的事,甚至不該做的事,你把它做得十全十美又有什麼意思?這就好比物理學上說的挑擔子走平路——純屬 無用功。就事業而論,趙忠祥老師日後被人記住的,他的Legacy, 不會是他的50年不犯錯,而是他在《動物世界》解說的聲音。換言之,未來不相信虛擬語氣,一個人不會因為“沒有犯過他可能犯的錯誤”而被人記住,而是在一 個有意義的事情上,他做到瞭什麼,而被人記住。有時候求全責備不要說對國傢對人民對客戶對單位,甚至對自己個人的發展也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千百個相聲演員 還在苦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之類繞口令試圖練得完美無缺的時候,天津衛一聲炮響,郭德綱把他們全給比下去瞭。

對待錯誤,咱們是不是 繃得太緊瞭?對於錯誤的恐懼,有時候戰勝瞭探索的興趣。語言學習就是個好例子。不斷有人鼓吹“純正的美國口音”,哪怕吼三天三夜,就沖著說一句標準的 How are you? 可是,哪裡有什麼“純正的美國口音”呢?得克薩斯人說的Howdy (how do you do?)純正不純正?南方人常說的Y’all(You all)純正不純正?一瓶汽水,有的地方說pop, 有的地方說soda, 哪裡有個一定的說法?納爾遜·曼德拉,穆沙拉夫的英語都不“純正”,連小佈什經常犯錯誤,可是這並不妨礙人們去聽他們,因為人們更關註的是他們說什麼。我 覺得我們好多時候,勁實在使得不是個地方。對於錯誤的害怕,使得一個本可以成為棟梁的人,最後成瞭一隻完美的牙簽。

來源: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