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錯誤”的不同態度

2016-08-17 23:40:48

昨 天去費思學校開傢長會,老師叮囑瞭我們一句,不要害怕他們犯錯誤,因為這是他們學習的機會。我以前就經常聽孩子們說這話,我還以為是找借口,這回終於聽老 師自己說出來的。她們芭蕾舞老師更過分,說如果我指出瞭你們的錯誤,那全班都應該感謝你,因為大傢都跟著一起學。由於不怕犯錯誤,老師才把所有芭蕾舞班的 學生全部調集起來,演出瞭一場兩個小時的全本《唐吉珂德》芭蕾舞劇,所有小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參加,結果演出非常成功。

我聯想到我們進大學後軍訓的時候,大傢走正步走瞭整整一個月,教官嘴巴破瞭,嗓子啞瞭。我不合格,後來被趕瞭出去,以保證整個隊形的完美無缺毫無失誤。我倒是無所謂,回去睡大覺瞭。但是有女生受不瞭這個打擊,當場就哭瞭。這又何苦呢?

這都快20年過去瞭,我再想想,覺得整齊劃一完美無缺真的那麼重要嗎?難道一個月的軍訓,就不能多學點更實際的東西?我可以說,這一個月軍訓的效果,還不及一個十幾歲童子軍訓練一天的效果,好歹他們還可以學點如何野外生存。

軍 隊走正步走得完美無缺是因為軍隊環境特殊,需要強化紀律,故而或許情有可原。但我們對於小孩子就不要那麼求全責備瞭。是不是費思的那位老師要求比較低呢? 也不是,她有一半中國血統,和我們中國人一樣,對小孩子要求還是嚴的。可是她教瞭一輩子三年級,我相信她這樣“允許他們犯錯誤”,還是有道理的。也就是 說,對待錯誤,我們有“容錯”的精神,才不會打壓興趣,挫傷創意,窒息發展。其實不要說大道理,包括寫博客都這麼回事。有人稱,博客寫久瞭,就會暴露出一 個人的底細來,包括他的自相矛盾之處,我相信我也一定有這些地方。可是這又有什麼?有人指責詩人惠特曼矛盾之處,他大大咧咧地說:我自我矛盾嗎?當然。因 為我浩大,我包羅萬象。

無獨有偶,早晨上班路上聽收音機,聽到NPR 電臺主持人突然發生瞭一個口誤,又迅速糾正。在這個電臺,這樣的“失誤”不知有多少,但是失誤瞭,糾正瞭,也就繼續往前播,誰也不會將它當一回事。一些大 電視臺,由於節目是直播,出點小錯更是在所難免,也沒有人去苛求,更不會成為話題,所有電視觀眾廣播聽眾都已經習慣,因為他說的內容很精彩,往往把他在直 播中的小小失誤給蓋掉,不會有人太當一回事。誰也不會將不出錯當成多大一功勞。

我還記得,以前劉老師在美國給一傢電視臺做節目(我看過錄 像),介紹賽珍珠,他身上穿著西服,在大概是一月份的時候在紐約做節目,劉老師的表現當然是沒得說的,可是我能看出來他很冷。我們問他為什麼不多穿點衣 服,他說電視臺不讓提前準備,要的就是那一個spontaneous的效果。他說他提前連對方要他說什麼他都不知道。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們這些電視臺做節 目的普遍要求,但是這和咱們電視臺的要求很不一樣,因為大傢想想看,我們的一批國嘴,講究的都是播音無差錯。

趙忠祥老師接受網易采訪 的時候說:“50年的工作,第一我是盡心竭力,愛崗敬 業,50年來大型的綜藝晚會,或者是任何交給我的任務,我今天可以很驕傲的說,我圓滿的完成瞭任務,在直播的過程當中我沒出現過一次差遲。不求有功但求無 過,有可能播的不是那麼好,但是沒有錯,我覺得第一要素不出錯。”我在想,是不是趙老師一輩子“不差錯”,也煩瞭,所以晚年退休後,才鼓足瞭勇氣,參加一 些娛樂節目,把一輩子沒出現過的差錯,全部給露出來呢?記得以前人們說羅京,也是贊揚他幾十年如一日無差錯。從媒體上看,現在中央電視臺要大變樣,要有更 多的節目,希望隻在“無差錯”上做文章的質量審核標準早點廢棄。好的節目不能隻求無過,應該隻求有功。

或許電視臺的主持人幾十年如一 日說套話,所以說什麼無所謂,而人活著總得在哪方面擅長點什麼,所以才這麼看重無差錯的吧。《死亡詩社》裡詩歌課本的介紹部分(被那位離經叛道的老師撕 掉),其實說得還是有道理的,就是說一首詩歌好不好,一看它的重要性如何,而看在他要達成的目的上,做到瞭幾成。談到寫論文的時候,我們有個老師也說過一 句類似的話,這位老師告訴我們,在論文的引言部分,你得介紹你要談的話題,第一,是很重要的;第二,是被前人談得比較少的。當然最主要的一點是它的“重要 性”。一個不重要的話題,你把它寫得天花亂墜,都沒有用,無助於你這個領域討論的深化。所以做文章的一開始你就得告訴人們:An important yet little known issue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