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2:55:36
現代社會分工的一個特點是盡量把人往他自己的舒適區裡分。你想幹有挑戰的工作,你老板卻隻想給你你勝任的工作。所有人都想永遠挑戰自我,但實際生活中人們主要的時間都在做一些駕輕就熟的事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獲得挑戰自我的機會會越來越少。這往往並不是年齡歧視,而更多的是市場合理調配的必然結果。隻有那些有特殊機遇的人才能不斷嘗試新的生活。
所以我們又能怎麼辦?辦法無非就是盡量呆在自己的“學習區”裡,並且隨時對“舒適區”保持警覺。
可能很多人會說趙本山活的那麼累有什麼可值得學習的?但我說的進步是思想上的。一個人的進步不見得非得從演員變商人。那些最牛B 的科學傢一生都是科學傢,但他們一生都在不斷的進步。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是定死的,而是活的,不停地演化。
相比之下,倒是有很多年輕人,他們的腦漿已經從液體變成固體,隻接受符合他們原有觀念的東西。你跟他們說你落伍瞭,他們會說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已經成熟地形成。這可是連老頭子都不敢說的話啊。
來自:同人於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