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46:03
有很多東西,我曾經那麼刻苦認真地學過,可現在都忘掉瞭,真正留在腦子裡的卻沒有什麼用處。還有很多東西,我現在覺得很需要,可是卻從來沒有學過。——童欣
童欣獲得博士學位的時候,適逢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他知道這裡的圖形學研究小組相當強大,擁有全世界在這個領域中最優秀的人,不禁心馳神往,當即送去應聘簡歷,在一番嚴厲的招聘程序之後,他被微軟接受瞭。
從那時到現在,5年過去瞭,童欣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域裡已是相當知名的人物。他的研究成果連續不斷地進入"世界圖形學大會"。這個"大會"是全世界計算機 圖形學科學傢的聖殿,也被人們公認為衡量世界一流水平的試金石。如果一個研究團體的成果被"大會"接受,那麼全世界的研究團體都會承認這是一個世界一流的 團體。如果一個科學傢的研究成果有一次被這個"大會"接受,就表明他的研究已具有世界水平,如果他的成果能夠連續被"大會"接受,那麼所有人都會認為他是 一個世界一流的科學傢。童欣的研究成果就具有持續不斷的性質。在過去的三年裡,他每年都有一篇論文在圖形學大會上發表。這些成果讓他擁有世界范圍的影響 力,也成瞭"微軟四少"中的一個。
他的生命的起點是張傢口市,在冀北崇山峻嶺間,與世隔絕。當年父親和母親告誡他"不要留在這個城 市",還要他"擺脫閉塞擺脫貧困"。於是他懷著一種強烈的沖動,離開自己的傢,去杭州求學,又從杭州來到北京。如今,他和他的傢人都在北京定居瞭。父母對 兒子的一切都很滿意,最關心的是他的身體好不好,以及他是不是快樂。
他承認自己很幸運,得到那麼多機會,多年來付出的種種辛苦,全都 有瞭回報。最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感受到樂趣。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苦惱,比如他總是在心裡想:過去這5年"失敗要比成功多,起碼也是一半對一半"。有時候拼 命工作好幾個月,寫出論文,卻被人傢拒絕瞭。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就特別懷疑:"我做的事情到底意義何在?甚至對自己這輩子到底想追求什麼樣的東西,也會迷惑。"
不過,在一連串大的成功之後,他的心境比原來更平和瞭。"現在我成功瞭不會特別欣喜。失敗瞭也不會特別悲傷。"他慶幸微軟能夠允許他失敗,還慶幸自己"可以不斷從失敗中學到東西。"這是他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從沒有過的感覺
和所有最優秀的中國學生一樣,童欣連續讀瞭20年書——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和博士。從7歲讀到27歲。
他出生在"動亂"的年代中。這一代人的童年沒有那麼豐富多彩,不像過去的孩子,有那麼多屬於自己的時間,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也不像現在的孩子,可以學鋼 琴學跳舞學繪畫,這一代孩子到瞭懂事的那一天,就開始"把被四人幫耽誤瞭的青春補回來"。從小學到大學,他們除瞭念書還是念書。"這並不是很好的經歷。" 童欣後來這樣說。
他上小學時,就聽到很多年齡稍大些的同學說過類似的話,可惜他還不懂得如何接受別人的教訓,一定要自己親身去體驗。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是如此,要到自己摔過跟頭之後,才能慢慢悟出一些道理來。
童欣小學和中學的學習成績都不錯,雖然不是第一名,但總是排在前面,所以父母對他很放心,從不過問他的考試。
他對自己的能力相當自信,但他總是說自己"不是什麼天才,至少我周圍有很多人比我聰明。"他總覺得聰明孩子都很貪玩,隻是到瞭快考試的時候才用功。而他從來不敢這麼幹。"我不是這樣的人。"他說,"光憑聰明我是做不好事情的,我還要用一些苦功夫。"
父親也相信兒子不是天才,但是他知道,聰明人一定是個會用腦子的人。所以他總是把一句話反復地對兒子說:"幹活要用腦子去幹。"兒子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 候,他就會在旁邊說:"想想怎麼做才能做到最好。"比如有一次削鉛筆,童欣堅持自己動手,他的動作笨拙,鉛筆削得很難看,"就跟狗啃的似的"。這時候父親 就會把鉛筆和小刀再次塞到他的手裡,讓他重新開始,還說:"要用腦子去削,不是用手削。"
童欣從小到大,父親把這句話說瞭無數次,這成瞭童欣記憶最深的一句話,對他的影響特別大。
他有一個驚人的素質,就是考試時心裡沒有一點負擔,也不緊張。高考之前的復習階段,在很多孩子看來就像是地獄一般,一切正常的生活節奏都被打亂瞭,弄得 一團糟。但是童欣把這件事情看作一種既定程序。自己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好,到什麼時間就做什麼事情,連"早上買早點"、"在操場上跑步三圈"這樣的事情也一 絲不茍。他也從不熬夜加班做習題。每天晚上到9點就睡覺。有時候他發現自己無法像同學們那樣日夜奮戰,不免心裡不安。這時他就會想到父親說過的話,"幹活 要用腦子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