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制作十大絕招

2016-08-17 23:45:57

絕招一:文字是用來瞟的,不是讀的

我們時不時聽到這樣的言論:“PPT很簡單,就是把Word裡的文字復制、粘貼唄。”這其實是對PPT的一種無知與褻瀆。如果直接把文字復制粘貼就能達到演示的效果,PPT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瞭。
PPT的本質在於可視化,就是要把原來看不見、摸不著、晦澀難懂的抽象文字轉化為由圖表、圖片、動畫及聲音所構成的生動場景,以求通俗易懂、栩栩如生。
形象,至少能給你帶來三方面的感受:
一是便於理解。
文字總是高度抽象的,人們需要默讀、需要轉換成自己的語言、需要上下聯想、需要尋找其中的邏輯關系;但人們看電影就輕松許多,隻需要跟著故事的發展順理成章地享受其情節、體味其寓意就行瞭。PPT就是要把這些文字變得像電影一樣生動。
二是放松身心。
如果把一本小說貼在墻上,相信你看半個小時就會腰酸背痛;如果把小說拍成電視劇,也許你看上一天也不覺得疲憊。就是這個道理。
三是容易記憶。
傳統的PPT,你需要觀眾記住的是文字,這個難度太大瞭,即使記住瞭也很容易忘記;而形象化PPT,可以讓觀眾輕松記住其中的圖形、邏輯或結論,也許三五年後,人們仍然能夠記憶猶新。
改變那種“復制、粘貼”的做法吧!把那些無關緊要的內容大膽刪除,把長篇大論的文字盡量提煉,也許剛開始你不習慣,也許你做得還很粗糙,別放棄,總有一天你會讓觀眾贊不絕口的。
有的領導會問:“如果PPT沒有文字,你讓我講什麼?”的確,演示習慣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依賴於演示者對內容的熟悉程度和演示技巧的掌握程度,但有一點,帶著觀眾讀文字是演示的大忌,杜絕這一條,演示效果會逐步得到提升。
所以,提出瞭兩個觀點:
1、文字是用來瞟的,凡是瞟一眼看不清的地方,就要放大,放大還看不清的,刪!
2、文字是PPT的天敵。能減則減,能少則少,能轉圖片轉圖片,能轉圖表轉圖表。

絕招二:20分鐘是快樂的極限

傳統上,我們總是認為,講得越多,時間越長,越體現出演示者的重視。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標準。現在,無論我們的領導、客戶還是普通的受眾,時間都極為寶貴,沒有人願意閱讀動輒數百頁的研究報告,也沒有人去聽你的長篇大論。
濃縮的才是精品!
演示的核心內容是什麼?觀點!
在此基礎上把觀眾容易困惑的地方、你認為重要的地方作一些說明。永遠不要擔心你的演示過短,如果花費20分鐘就能夠把一天才能瞭解的內容講清楚,你實際上為觀眾節省瞭7小時40分,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年代,觀眾當然求之不得。
簡短的另一個好處是意猶未盡。如果你的演示足夠精彩,會給觀眾留下更多的期待和回味,甚至會有人要求把你的PPT拷回去好好研究幾遍呢。
簡短,也對PPT提高瞭要求。你需要瞭解哪些內容是觀眾最關心的,哪些內容是非講不可的,哪些內容是能帶來震撼的,據此,該合並的合並,該刪減的刪減。也許,這是一個反復的過程,但標準隻有一個:不要讓觀眾有打哈欠的時間。

絕招三:清晰比什麼都重要

PPT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觀眾容易迷失思路。
為什麼?
一、PPT畢竟不是電影,其邏輯結構是抽象的,難以把握;
二、PPT是一頁頁翻下去的,一次隻能看一頁內容,前面看過的隻能依靠記憶。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
一是事先給每位觀眾發一份演說綱要;
二是給你的PPT建立清晰的導航系統。
導航系統主要包括:
一、從片頭動畫、封面、前言、目錄,到切換頁、正文頁、結尾頁等一套完整的PPT架構(本書第3章將詳細介紹);
二、每頁都有標題欄(除瞭標明整個PPT的標題,更重要的是標明本章節的標題、本頁的主題);
三、頁碼,如果方便的話也盡可能加上。

絕招四:沒有設計就等於垃圾

傳統上,我們把PPT歸結為辦公處理之類的工具,認為隻要簡單排版就可以滿足需求。
隨著整個社會審美標準的提升,這一觀點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拋棄。PPT,特別是對外PPT,正成為公司形象識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一個公司的臉面;設計,正成為PPT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PPT水準高低的基本標準。
無論是匯報、宣傳還是比賽、競標,一個設計精美的PPT最少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讓觀眾賞心悅目:美女養眼,精美的PPT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