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先生《項羽之敗》摘錄

2016-08-18 22:59:58

8.……顯然,當初可殺之時尚且不殺,現在就更沒道理也更沒有理由去殺瞭。如果當時不殺而現在殺,豈非恰好證明當時並不敢殺,證明自己當時確實怯懦瞭,這 才從那小子褲襠下爬過去?無疑,隻有此時不殺,才能證明當時不怯。韓信是聰明的。實際上,殺瞭那小子,不但無益,而且有害。當韓信受那胯下之辱時,他們雙 方都是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人,是平等的。如果韓信奮起一搏,無論勝敗,都會獲得同情。現在不同瞭,韓信封王拜相,位極人臣,那小子依然如故我,還是個市井 無賴,雙方的地位已極為懸殊。這時來殺他,固然易如反掌,卻半點意思都沒有,反倒給以人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德感覺,很是不上算。但是以德報怨,卻顯得寬宏 大量,頗能得到輿論好評。那個死裡逃生的傢夥,當然也會感恩戴德,到處說韓信的豪華,又能收買一批人心。再說,“有仇報仇,有恩報恩”,是中國文化的通 則,韓信報之以恩,豈非證明當年所受並不是辱?這就是等於給自己平凡昭雪,洗刷瞭恥辱,當然核算瞭。

9.雙方的關系之所以能夠維持,全在於人君手上有足夠用於封賞的官爵,而人臣的智力又總是不夠用,或總是有用武之地。如果某個人臣的智力和功勛都已大得賞無可賞,這個買賣就做不下去瞭。

10.實際上,韓信的錯誤,正在於狐疑,即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11.從他一進咸陽宮就發呆不想走來看,劉邦原來也不是很有野心的人。如果當時項羽給劉邦一塊肥肉,沒準後來的事情就是另一個樣子。至少是,誰要鼓動劉邦 反楚,總不太容易,而已然回鄉的士兵也很難再讓他們重返戰場。(張良就看到瞭這一點:“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用。”)

12.不用多說什麼瞭。誰都不難看出,項羽死得壯烈,死得英雄,死得氣勢磅礴,驚天地,泣鬼神,就連烏江之水也要為之嗚咽,為之洪波湧起,逐浪翻騰。顯然,項羽的死時高貴的。無論他是為什麼死的,他的死,都有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和審美價值。
——我實在太TMD激動瞭~我發現我尤愛“項”氏啊……我也是因為項少龍才視古天樂為愛人的!

13.這就是審美的態度瞭。這其實也是那個英雄時代的風尚。我總認為,先秦至漢初是我們民族最大氣的時代,是我們民族古代歷史上不可企及的一個英雄時代, 就像馬克思所說的,古代希臘是高不可及和永不復返的歷史階段一樣。對於英雄氣質和英雄氣概的審美欣賞,是這個時代的一種精神。
——握手!英雄所見略同啊!都快流淚瞭……百傢爭鳴也是我最最喜歡的時代之一……

14.顯然,劉邦是代表著“歷史方向”的,項羽則“不合時宜”。事實上,此後,像項羽這樣傻,這樣天真、任性的英雄越來越少,陰險毒辣的陰謀傢和迂腐愚忠的書呆子則越來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說他的失敗是“天之亡我”,也對。

15.的確,劉邦是實用主義者,項羽則是性情中人。……項羽是個“個人英雄主義者”,劉邦卻能運用集體的智慧。所以劉邦雖然一無所能,卻又無所不能。

——終於!安寢!

擴展閱讀——馬下治天下:項羽之敗 與鴻門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