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瑩——中國的科學灰姑娘

2016-08-18 23:07:16

潘瑩的中學在一個醫院區,經常能看到截肢的患者。有一次她上網一查,嚇瞭一跳,全國竟然有80萬截肢者。

“80萬人啊,他們每天都要忍受假肢帶來的痛苦。”潘瑩有瞭一個大膽的想法,能否設計一種方法或者產品,能夠讓假肢使用者擺脫這些痛苦。

7次碰壁,被習慣性拒絕的潘瑩,在傢庭中得到瞭最大的支持。爸爸說:“你做的不是一件壞事,傢裡雖然沒有太多的錢,但爸爸會支持你,支持到底”

潘瑩的開始很不順利。她上網去查,國內的資料很少,做假肢的廠子不少,但這方面科研很少人做,能借鑒的東西不算多。她去國外的假肢研究機構網站查詢,下載瞭一些免費的論文,受到一些啟發。

她開始針對性的自學一些物理、化學、材料等方面的知識,想到用加矽橡膠做假肢內襯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的老師不太懂這個領域的知識,就建議她自己去聯系大學或者科研院所的專傢,來指導她去做研究。

但是讓潘瑩沒想到的是,她先後聯系瞭7個大學或者科研院所的專傢,都被各種委婉的理由拒絕瞭。有些工作忙不想多事,有些覺得她一個高中生能做什麼東西,有些怕承擔責任,“反正都有很好的理由”。

雖然不停碰壁,但是潘瑩不想放棄。因為為瞭做這個研究,她去找很多殘疾人做過訪問,瞭解他們的感受和建議,所有截肢者的現實生活表明,這是一個很困擾的問題。他們對潘瑩非常熱情,紛紛鼓勵她去做,很多人還熱切盼望有一天,能夠用上潘瑩的研究成果。

潘瑩說:“每次去采訪殘疾人回來,我的心都不能平靜,我想幫助他們,我知道這件事是有意義的。”後來功課有些緊張,而且還要考托福和SAT,“好幾次成績 不理想,托福考瞭3次,SAT考瞭5次”,考試和做研究沖突,但是想到那些見到過的殘疾人每天的痛苦和熱切的眼光,“自己就決定不能放棄”。

時間一天天過去,潘瑩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深,她開始設計產品,制作樣品。她設想通過內置於大腿接受腔中的可調型雙囊腔假肢內襯墊去解決這難題。

要做樣品,當然要花錢瞭,沒有別的更好的渠道,也沒有經費的支持,潘瑩隻能求助於父母。潘瑩的傢庭很普通,父母都是普通的勞動者。但是父母相信潘瑩,特別是父親和潘瑩一起去做過幾次對殘疾人的傢訪,感同身受。

樸實的父親對潘瑩說:“你做的不是一件壞事,傢裡雖然沒有太多的錢,但爸爸會支持你,支持到底。”

在潘瑩最困難的時候,在花瞭上萬元還不知道是否能成功的情況下,爸爸堅守瞭這個承諾,而且還千方百計地和潘瑩一起想各種辦法邊省錢,邊解決做樣品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做產品的過程中,有很多很多細節,有很多微小的方面,動用瞭幾乎所有的社會資源,有在工廠工作的叔叔給我帶來的專用的釘子,有做電子的叔叔告訴我怎樣去買又便宜又好用的元器件,同學的爸爸是做美容的,幫我做瞭產品模型……。

在說到這段往事的時候,潘瑩淚流滿面:“沒有爸爸媽媽,沒有很多幫助我的親戚,父母的朋友,還有同學的爸爸,我不可能做出這個產品。”

潘瑩說,我的很多設計都來源於生活中的發現,比如隻能充氣系統,爸爸有高血壓,傢裡的血壓計啟發瞭設計自動充氣系統;內襯設計則受到瞭水枕頭的影響……

從2007年後半年開始,到2009年3月,這潘瑩做瞭一年半。“這個產品不知道做瞭多少代,材料和設計已經第四代瞭。以前沒有電子系統,後來加瞭智能充氣系統,開始很大,現在能夠方便的放在假肢中,成為一個成型的產品,已經成功申請瞭發明專利。”

在潘瑩的項目介紹中,用這樣幾句話描述的這一年半的工作:首先,我使用矽橡膠並運用獨創的撒鹽法制作並加工瞭雙層側面內襯墊,並通過研究矽凝膠交聯度與其 屬性的關系制出填充內囊腔的材料。隨後,我利用矽橡膠海綿制作底部內襯墊以緩沖與吸汗,下層設置氣囊以調節受力面。最後我研制出智能充氣系統,與側面內襯 墊外囊腔連接,通過氣壓傳感技術監測假肢穿戴與運動狀態,實時調節內襯墊松緊。試驗表明,本項目有效地減低接受腔更換頻率,提高假肢舒適度與安全性,簡化 穿著步驟,受到殘疾人歡迎。它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能夠進一步推廣到各種假肢中。


在大賽現場,潘瑩在和觀眾交流

這是一個假肢使用者送給潘瑩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