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練習求異思維!

2016-08-18 23:21:46

我參觀過中國的幾個學校,墻上都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之類的標語。我想知道什麼時候我才能看到“求異思維!”的口號…

考試體系

不過,不論我們在學校做什麼來促進創造力和自由思維,如果高等教育考試不支持這些素質,那麼效果微乎其微。隻要進入高等教育的競爭激烈,學生們就會為這些考試做準備。而如果他們隻測試記憶和重復能力,那麼學生就隻側重於這些技能。

當然,你需要基礎知識和技能才能進入高等教育,才能在社會上管理比如說英語技能。任何考試體制必須包括這些技能,但是除瞭必須學習的,就是思考的能力,而這必須成為任何選擇機制的主要側重點。

同時,隻關註或者主要關註重復性知識的考試體制還有其他災難性的副作用。其一是沒有通過考試的人將離開學校,而他們學習到的東西對未來生活幾乎沒有什麼用,因為其唯一目標就是高一級學習的考試。這何其浪費時間和資源!

另一個副作用是一些真正有創造力天賦的學生通不過考試——僅僅因為他們發現為無聊的考試做準備實在太煩人,為此,他們永遠無法進入大學。

把考試和抽獎合而為一?

如果你想促進創造力,你需要不僅測試學生記憶力也測試求異思維能力,即不象其他人或權威那樣思考的能力的考試。你還需要有不要求學生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準備考試的體制——不然他們何時有時間培養成為好公民所必須或者很重要的所有其他能力?

有一個可能的方法是用兩個步驟創建選擇體系:考試加抽獎。

第一步:每一名已完成高中學業的學生都可以參加考試,該考試測試高等教育或者更高級學習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語言和溝通技能,英語,邏輯思維, 進行發散思維的能力等…考試應該隻測試這些基本知識和技能。畢竟,當沒有任何人真正知道其他知識的價值時,幾乎不可能選擇應該測試哪些知識。

考試隻產生兩組結果,通過的和未通過的。如果你通過瞭,你就有資格申請大學學習。

第二步:申請大學或大學學院的某個具體課程。如果申請的人比名額多,那麼該大學應該安排抽獎,產生“贏傢”和“輸傢”。

通過瞭第一步,但是由於抽瞭空簽,未能進入心儀大學的學生當然應該有可能在其他大學或者稍後再次嘗試。

在這種機制下,學生隻需要學習一定的重復性知識——足以通過步驟一中的考試。當學校已經教授瞭這些基礎知識和技能之後,老師和學生就有時間關註素 質、創造力、團隊工作等。這種體系將老師從隻思考已學會的知識的壓力中解放出來,這樣他們就可以與學生一起探索新的可能性與認識,從而自己也具有創造力。

而且——作為附加獎——這種教育體系將使有天賦的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顯著增加…

你自己可以做什麼…

在鼓勵創造力方面,父母,祖父母和學校很重要,但是都不及你自己重要。我的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創造力,放棄電視。電視如同毒品,可以讓你相信自己具有創造力,而且在不斷學習——但是它真正所做的是軟化你的大腦。所以,不要看電視!

讀書吧!各種各樣的書。選擇引人入勝的書,跳過無聊的書。嘗試閱讀講述你從未思考過的問題的書籍,把這當作挑戰。

如果你還沒有這麼嘗試過,在網上探索“播客”的大量資源。有無數令人興奮的演講,收音機節目,免費課程,你都可以下載到電腦和iPod上。可以在走路和鍛煉身體時聽一聽,這也對你的大腦有益……

假設你很好奇,而好奇心可能是人類最寶貴的品質。還記得孩童時,你是多麼好奇,你不會僅僅因為長大瞭,就不那麼好奇。記住,每一個人都能觀察到蘋果掉在地上,但隻有牛頓問自己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蘋果為什麼掉下來…..?”

養成習慣隨身帶個筆記本。把你的想法寫下來日後回憶更容易——容易到你幾乎不需要真得去讀你所寫的東西。

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鍛煉你的大腦:與別人交談,各種各樣的人,尤其是那些背景、經歷和想法與你不同的人。當上學或上班時,走一條不同的路。如果你習慣用右手,那麼就用左手,反之亦然。諸如此類。

用開放的心態討論和閱讀,當然,其他人可能沒有你聰明——但是他們仍然可能有值得你思考的想法和結論…..


原文鏈接:To become a nation of Nobel Prize winners, you have to practise thinking differentl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