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19:32
眼睛眼亮的我們如何去體會那些有視力障礙的人們呢?如果突然有一天我們看不見東西瞭,那怎麼辦呢?有勇氣面對這一切嗎?黃力泓博士是一位視障者,他的人生可以給我們好多好多的啟發。
黃力泓,後天右眼失明、左眼重度近視,但仍完成他熱愛的醫學,取得聖湯瑪士大學神經生理學博士,並能持續專註於全腦整合及運用的臨床研究。擔任社團法人中 華民國腦力整合研究學會理事長,由於自己本身有視障的情形,更能體會視障朋友在生活及生存上的需要,藉此文提供想法和大傢分享,並期許能和有心人士共同來 促成使視障朋友的生活及生存權,能更好。
一.換個腦袋和苦日子說bye bye
過去的視障朋友在社會印象中大多從事按摩工作,似乎這已成視障的唯一出路,在社會價值觀轉變和多元服務的沖擊下,顯然視障按摩已不是市場主流。
我從重塑專業、市場區隔,結合芬香療法和經絡學及音樂來看,視障朋友除瞭按摩之外,還可以學音樂表演及廣播節目和電話營銷,這些都能結合市場需求。
二.轉個彎讓腦袋更靈光
咱們視障外,其實大腦是我們很重要的競爭武器。
提供10個方法讓你的大腦更靈光,不如試試以下十種在生活中可以簡單實踐的大腦體操,培養健康生活模式,在新的一年讓你的大腦更靈光。
1. 玩出創造力
即使是初學者,面對需要動腦思考、判斷、佈局的遊戲(如猜謎題),每一步也能想出十種以上的玩法。紐約市愛因斯坦醫學院:一項21年的研究發現,每星期至少玩一次遊戲(如西洋棋、橋牌等)的老年人,比不玩遊戲的老年人減少50%罹患失智癥的機會。
2. 培養急速反應能力
任天堂等電動玩具、小鋼珠能訓練快速反應能力,並且在快速集中註意力後得到相對放松。喬治華盛頓大學神經學教授瑞司塔克,建議工作空檔時玩丟紙團遊戲:背對垃圾桶約六呎處,手拿紙團快速轉身將紙團丟進垃圾桶。
3. 生活裡創造新經驗
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會扼殺腦力,杜克大學腦神經生物學傢凱茲在《讓你大腦new一下》中鼓勵人們破除生活慣例,創造新經驗。例如挑選全新的路線上班上學,搜尋新路上有什麼聲音、哪種味道、哪種風景﹔每天到不同的餐館吃飯,嘗新滋味,讓感官經驗多元。
4. 體驗自助旅行的樂趣
旅 行的意義在於開拓視野、感受新環境的刺激,所以出國旅行應避免參加大型旅行團或通華語的市區導覽團。盡量選擇自由行或自助旅行,最好能租車或搭乘大眾交通 工具,到當地的市集逛逛、多花一點時間在調味料或香草區,聞聞看你未曾接觸的味道,和當地人聊天,使大腦保持能隨時面對新問題的最佳狀態。意想不到的挑戰 將使大腦神經細胞有機會發展新連結。
5. 用音樂放松心情
據說聽莫紮特的音樂可以改善空間感、促進大腦邏輯發展,然而領 有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TA證照的專業音療師徐綺蘋說,所謂「莫紮特效應」是媒體斷章取義和市場炒作的結果,當初主持莫紮特效應研究的學者後來表示,該項 研究樣本過少、研究時間太短,不能證明莫紮特音樂對於大腦發展有長期幫助。
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是主觀的,目前音樂治療領域並沒有直接給予處方簽,音樂對一般人的主要作用在於紓解壓力、放松心情,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對於特殊族群如自閉兒、唐氏癥則有更進一步改善肢體動作、語言能力或過動的成效。
6. 吃對食物讓大腦維持健康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腦細胞保持柔軟有彈性、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風的風險,例如酪梨、油菜籽油、亞麻仁油、橄欖油、綠色葉菜類、鮪魚、鱒魚等。
而蔬果中所含的天然抗氧化劑能保護腦細胞不受自由基侵害並增強記憶力,例如梅子、葡萄幹、藍莓、草莓、蔓越莓、菠菜、李子、青花菜、柳橙等。
7. 閱讀是全腦活動
閱讀(點字書)時帶動視覺皮質,手要翻書眼睛要動,書本上的字轉成音、音儲存到前腦變成意,閱讀提升智能,每讀一個字就會激發相關的字,因此也可以提升創造力和想象力。
8. 觀察小嬰兒認識新事物
激活全感官經驗的步驟,一定是動手摸、看看它,然後聞一聞、咬咬看。
專傢建議,激活多種感官做同一件事,加入平常少用的感官如嗅覺、觸覺,避開大腦預期的模式,能建立新的神經連結地圖。例如回傢時閉起眼睛找電燈開關,回憶脫鞋放哪、桌椅在哪、房間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