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8:27:15
而其走紅的另一個佐證,是在百度“躲貓貓吧”裡。在2月13日之前,發帖人都在討論這個童年遊戲的樂趣,而以13日15時46分發出的一條“躲 貓貓撞到墻”的帖子為標志,這個吧迅速被“征用”,成為網友們談論此事件的場所,甚至有人號召網友對此事件的涉案人進行人肉搜索。
“躲貓貓”居然“躲”出瞭人命,這樣遠離常識的荒誕解釋無法說服李蕎明悲傷的親友,也同樣不能讓看到新聞的億萬網民相信。“躲貓貓”被網友不約而同地賦予一種反諷的新釋義,迅速在網絡上普及開來。
“你今天躲貓貓瞭嗎”、“珍愛生命,遠離躲貓貓”、“上聯:俯臥撐很黃很暴力;下聯:躲貓貓好傻好天真;橫批:不如打醬油”……這個充滿瞭黑色 幽默的戲謔之詞,與去年的“俯臥撐”、“打醬油”獲得瞭同等的江湖地位,被網民反諷為“中國當代三大武林頂尖絕學”。在黑色幽默的言語狂歡背後,是網絡輿 論對這起離奇命案真相的質疑。
伴隨著網民愈演愈烈的輿論潮,一些意見領袖和傳統媒體的跟進又反過來引發瞭更多網民加入,並將網絡輿論風暴從最初的搞笑嘲諷引向對雲南晉寧警方信息不透明的嚴肅追問。
分散於各地但數量龐大的網友吹響瞭集結號,一場行動目標鎖定為“躲貓貓”真相的戰役已經在網絡上登場。
推波助瀾,伍皓再點一把火
相比網上的一片火熱,現實中的雲南官方卻依然緘默。
2月18日晚,伍皓註意到瞭“躲貓貓”在網絡上的流行。這個在西藏、雲南呆瞭16年的前新華社記者,曾連續報道過雲南“7·19孟連暴力沖突事件”,心裡比誰都清楚官方的緘默會產生什麼副作用。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為履新不過兩月的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原本有自己計劃好的“第一把火”。他在回答《南都周刊》記者采訪時透露,假如沒 有這個突發事件,他打算舉辦一系列的“草根新聞發佈會”,在返鄉農民工就業之類的問題上,讓普通民眾取代過去掌握話語權的政府機關領導。“讓他們來發表講 話,講他們的難處,他們的煩惱,他們的憂愁,他們的喜和樂,以此來增強媒體的公信力。”
但“躲貓貓”的突然出現改變瞭他的主意,“第一把火”沒有選擇“草根新聞發佈會”,而是選擇瞭並不歸他分管的網絡。實際上,伍皓是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上網的老網民,他深知網絡輿論的力量,官方回應的缺位讓他覺得應當有所作為。
2月19日,自稱“雷厲風行”的伍皓忙完瞭全省宣傳部年會,迅速著手應對“躲貓貓”輿論事件:上午開協調會說服政法等相關單位配合,下午就在雲 南網上邀請網民參加“躲貓貓事件調查委員會”。12個小時之內,《關於參與調查“躲貓貓”輿論事件真相的公告》出爐,在這份公告裡,伍皓以雲南省委宣傳部 的名義,“面向社會征集網民和社會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為調查委員會成員參與調查。”截止時間為當天晚上8:00,並公佈瞭報名電話和QQ。
這把“火”的熱度超出瞭伍皓的意料。在公告成文之前,伍皓首先將這個消息公佈在瞭自己的工作QQ群“伍皓的網絡意見箱”裡,希望裡面的媒體記者 和網站工作人員等幫忙安排各網媒轉載。伍皓沒想到的是,剛剛宣佈消息1分鐘不到,網友“新報邊民”、“風之末端”就在QQ群裡要求報名。
隨即,正式的公告內容也貼瞭出來,4分鐘後,伍皓在群裡說“新聞處的電話被打爆瞭”。幾個最早在QQ群裡報名的也都趕在第一時間在新聞處的電話 裡再次正式報名。動作稍晚的《生活新報》記者溫新已經打不進電話瞭,他直接撥瞭雲南省委宣傳部新聞處處長龔飛的手機,才算報上瞭名。到截止時間,新聞處共 接到510餘個網友報名的電話。
“可能按照傳統來說,對待網絡,對待網民,大傢都覺得網民是非理性的,而且基本上是以謾罵為主,可能他也比較偏激比較片面,那麼我們就不值得去 大驚小怪。通常我們對網絡輿論可能就是置之不理,完全一種漠視的態度。但是我覺得,這次從輿論管理來說,主要體現我們對網民、網絡輿論的尊重。(通過尊重 去引導?)對,用坦誠之心去換取。”伍皓在接受南都周刊記者采訪時說。
事實上,他對“躲貓貓”網絡輿論的主動介入,也的確扭轉瞭輿論方向。盡管也有網友質疑,支持的聲音卻是鋪天蓋地,“陽光政府”、“標本意義”的贊譽聲響徹雲霄。
波瀾再起,網絡輿論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