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車?

2016-08-09 21:49:00

文/文昌

有段子說,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戴著自己心愛的大墨鏡,開著寶馬在北京城裡兜風,新的一年裡夢想不小心就已經實現一半——終於戴上瞭自己心愛的大墨鏡。顯然在夢想的世界裡,大部分條件都已經具備瞭,隻是還差一些關鍵性的部件,就像銀行卡已經準備瞭很多張,隻是差點重要的數字,哪怕小數點前多加幾個零也是極好的,我不嫌多。

曾像哲人一樣站在不高的樓層窗口,觀望著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想他們到底在忙什麼?難道就不能停下車來,停下匆忙的腳步享受一下世界的寧靜?等真正有機會接觸到方向盤,透過擋風玻璃看行人世界時才發現我們有太多的理由需要座駕來拓展並方便我們現實的世界。

在馬路上行駛的車輛中,可能是運鈔車,需要全副武裝將成噸的鈔票押運到銀行;也可能是一輛救護車,將突發哮喘的病人運送至醫院;又或者是一輛校車要將小朋友們安全的送到學校,這些特殊用途車輛其實對整個社會功能正常運行都是不可或缺的車,但路上跑的更多的反而是各類品牌的轎車,除瞭作為代步的工具,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即使沒事也要開著自己的保時捷在馬路上兜兜風。

為什麼要學車?對於我這個從來就不會用心考慮那些世俗的問題的人來說,就像一個笑話。學車幹嘛,回傢坐火車,上下班能走路解決,實在想不出一個非要有一輛車的理由。偶爾看到長長的高速公路愣是被狂熱的人民堵成瞭停車場,我忍不住笑瞭。記得柳冠中在一席演講中說:“現在每傢都買車,如果我們早點明白這個道理,按照設計的理想去做,你不要去叫每傢買車,你把上下班的問題解決瞭,把下瞭班以後逛超市的問題解決瞭,節假日去旅遊或者去郊外的問題解決瞭,把城市的交通系統搞好瞭,幹嘛要這麼多小汽車?”,當然,他這是從資源有限及私傢車急劇增加引發的社會問題來反思頂層設計的定位問題;當然,我也並非一定要擁有一輛車,隻是這些都不妨礙我學習駕馭車的能力。至少對於一個混跡於汽車行業的人來說,這似乎也是一種必備的技能。

考駕照會因城市或者駕校的不同而不同,但整體來說應該是分四個科目,科目一理論,科目二場內路,科目三實際路,科目四理論考。回頭看最難的應該是場內路,共計十五天。因為駕校遙遠,那半個月裡每天下午三點半出發到晚上十點半才回到居住地,真正學車的時間並不長,因此時間成本相對較高。整個考試過程運氣和心理素質占很大比例,駕駛技術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難度,越是高端大眾化的東西操作起來越是容易。現在開車都作為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就沒有必要細述其中的要害。對於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的一些反思吧!

首先是時間的沖突,每天朝八晚五的上班生活貌似挺自由的,按孔子的話說,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在規矩之內是自由的,一旦想要試圖破壞規矩向外走時才真正體味到自由的問題。這是上班族最基本的要求,至少工作期間不能擅自離崗吧!有時會發現損失金錢倒是小事,真要浪費大把時間真是負擔不起。

無論駕照的理論考試還是實際上車,這種集中強化學習為我增加的一個維度,回頭再往馬路上走才發現世界都亮瞭,因為馬路上的標志標線非常豐富。平時註意不到的東西一下子湧入到視線裡。可能就像錘子一樣,看誰都像釘子,總有要錘的沖動。

平日裡斯文百倍的人,真要成瞭司機坐在駕駛室裡,他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副駕駛位上要是沒有人或者是關系非常要好的人,他會輕易的爆粗口,完全不是平日裡所謂的謙謙君子瞭,因為脫離瞭社會關系的監督,甚至道德的約束,隨便往窗外扔垃圾這並不少見。這也造就瞭學駕照時教練會不留餘地的批評學員,盡管會打著為學員好的名義,一方面是教練這個職業他每天都坐在車裡,面對著不同的學員說著同樣的操作口令,長年累月的鬱積,比較容易煩躁,就像老醫生的字,一般人基本看不懂;二是沒有外界的約束自然會流露出自己的不滿,學員也不敢輕易投訴,到頭來就是學員的悲催。在正常的現實生活裡,這種粗暴的待遇也隻有學駕照才會有,開心拿證之後也會感謝教練粗暴教育的用心良苦,這樣想想真是有點怪。回頭再想,真正能讓人刻苦銘心的記憶,多半是那些不堪和過後的收獲,幸虧在時間之下,兩者都容易讓人健忘,不然內存不足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