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的人生合影

2016-08-09 21:48:11

朋友是攝影師,我開玩笑說他早晚失業,單反橫行和軟件助力,雖然毀瞭別人的一生,卻也能毀瞭他的職業。他笑笑說,沒有那麼多會取景的和自信的人。隻靠這兩點,他還是能活到該活能活的時候。

“考察一個人的審美和自信,最簡單的方法看他/她拍照擺的姿勢,以及給別人拍照選取的角度,取景框裡的風景。”

“自信的人總是和環境很和諧,融入而又成為焦點,不會手足無措,美麗著自己的美麗。而手足無措的是大多數,老話說,照相勾魂,很多人在照片裡不單純是魂被勾瞭成木偶瞭,甚而僵屍般的空洞眼神,扭曲的身姿,與周遭格格不入。”

“而給別人拍照,除瞭閨蜜毀人不倦之外,沒誰不想拍好。但虛實結合、黃金分割、前後景深、留天留地、視覺焦點什麼的,太專業瞭顯得呆板,不專業瞭取景框裡永遠和自己看到和想象的不一樣。”

推事及人,人生無非也是個如何自信面對自己和取景框裡的風景。

沒誰不願意展現自己的美麗,也沒誰不美麗。但真的到瞭需要拍照的時候,因為是要給別人看,或是要真正看到自己瞭,卻連最起碼的從容淡定都沒瞭。目的性顫抖,越想展示自己,越表露自己的醜陋和局促。還是,越接近真相,發現越需要面對的其實不是別的,反而是面對自己?

畏懼自己和恐懼人生,充滿欲望卻又隨時意興闌珊,是這個世界的主題。想來無非是,“我沒有想象的好、世界比我想象的壞”的另類解讀罷瞭。因為我們與想象的自己不同,所以面對鏡頭,我們總是扭捏到支離破碎和扭曲,追求那個幻想裡的自己;因為總覺得世界很壞,真需要與他和諧的時候,不是覺得背景不錯自己多餘,就是自己不錯,背景不夠好。

我們一直以為自己和周遭在格格不入,卻不明白,你要美麗總是需要和周遭和平相處。沖突和反差或許會帶來視覺沖擊,但依舊需要小心翼翼的設計場景。誰都設計不瞭人生,最多是個經歷,因為你設計的結果和現實總是似是而非。

人總是希望自己本身就是一道風景,連做到風景裡的風景都膩膩歪歪。結果卻是不僅自己成不瞭風景,連好端端的風景都被你糟蹋瞭。而那些和周遭共鳴的,又自身可以熠熠生輝的,總還有可能在人生的段落裡美麗幾次。

至於如何取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瞭解自己的世界,但我們的取景框卻總是那麼的沒有美感。同樣的風景,別人總是看到自己看不到的美麗,自己總是覺得美麗無跡可尋。越努力發現美麗,越發現世界比我想象的更醜陋。

成功的人睥睨俯視這個世界,於是世界變得平面二維,沒有起伏嵯峨;失敗的人跪拜仰視這個世界,總覺得人生高不可攀;大而化之的欣賞氣勢,失卻瞭細節的美感;細致的人,支微末節的問題都捧著研究,覺得不完美;更多認命的人,草草瞭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懶得換個視角,美不美與我何幹?

人是個依賴視覺的動物,或許自從人類有瞭謊言,人就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你卻不願意試著變換一下看待世界的角度,我們擅長篤定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卻從來不願意相信世界本身是什麼樣的,更不願意讓自己看到世界是什麼樣的。

審美總是個敏銳和經歷的事情,你覺得不美的一定醜陋,你不願意瞭解的一定不美。沒有誰的敏銳是與生俱來的,人生的美麗多多少少也是自己發現來的。別告訴我你發現不瞭美麗,無非是懶到不願意換個角度多做幾次嘗試罷瞭。

我們總是想標註生活,於是四處留影紀念。我們是最爛的人生模特兒,我們既不會展現自己的自然美麗,又學不會心目中的各類pose,永遠與人生和世界錯愕。我們是最蹩腳的人生攝影師,即發現不瞭美麗是如何存在的,也不知道美麗該如何搭配。我們既不專業也不職業,卻埋怨這個世界不美麗,自己不是自己想要的模樣。

自然是美麗的,自然也是你的朋友,前提是你需要朋友;當你失去瞭與自然面對面交流的能力,也就失去瞭與世界、與美麗面對面交流的能力。也就失去瞭傾聽自己、閱讀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及至你的人生和這個世界,大抵也如此。

數字時代,天下大同,人們隻所以還敢於拍照。勿論自信,大多是因為可以隨時刪除吧。或者是美顏、美圖系列,加工的幻化美麗,卻心知肚明不是自己。怕隻怕,風景不錯,隻有你礙眼,移除瞭你,似乎更美麗。

可惜這個人生、這個世界,美麗與否,取景框裡的人生,都是祭奠,很難幻化,註定留下痕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