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01:12
第四,多愁善感也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大致命傷。
一個好的詩人需要具備豐富的內心世界,高度細膩的情緒感知能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詩人才有的情感體驗。而恰恰是這樣敏感、纖細的情緒觸覺,多愁善感的性格特質,才更容易造成詩人的內傷,抑鬱的情結,從而造成瞭他們仕途的坎坷和短命。
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傢和文學傢,他的那篇《過秦論》光耀青史。賈誼18歲即有才名,20餘歲即被文帝詔為博士,但是23歲的時候,被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終日陷於內疚和自責的泥沼中不能自拔,直至33歲憂傷而死。
另一個被稱作鬼才的唐代詩人李賀,雖然18歲左右即已詩名遠播,但遭忌才者妒,屢遭打擊,最終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李賀一生愁苦多病,逝時年僅27歲。憂鬱善感可以成全一個詩人,也可以成為摧毀他們的“惡之花”。
《水滸傳》裡有諺曰:“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政治這個東西高深莫測,無比玄奧,尤其是封建社會的官場更是充滿瞭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而以感性樸直、悲天憫人見長的詩人一旦為官,往往是誤入塵網,境遇不遂,仕途蹇難。有人曾說,何謂天才?就是放對瞭地方的人才。所以對於一個天才詩人而言,他最好的位置也許就是詩人之席吧!因為政治與文學,原本就是兩碼事。
點評:詩人以己之身涉天下諸事,小成而後大就,其蘊也鑿鑿,其義也朗朗。當所有的坎坷經歷都化為詩篇,為後人所感嘆,為後人所傳頌,皆因其情此景常常在人們心中得以重疊。以此之功,較政壇偉業,有過之無不及。以此,也贊薺麥之細致筆端,鞭辟入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