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就是因為我們太弱;從容,就是因為我們變強瞭

2016-08-09 22:03:36

想我天朝社會環境如此復雜,欲望訴求如此多元,稀缺資源如此紛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忌諱則要多的多。因為你真不知道你多麼習以為常的事情,在有些特定的情況下被一些人看來是多麼的“炫耀”。如果你在六十年代,逢人就問“吃瞭麼”,你就是在炫耀。你在工科學校你問,“哥你看我妹子靚麗嘛?”你就是個賤人。

當一個愛情美滿,事業豐收,哈弗畢業,身材健碩的帥哥發出這樣一條微博:“今天和老婆開著新買的佈加迪威龍回哈弗母校好開心!另外被同學說八塊腹肌快沒瞭,好著急!”窮人會覺得他炫耀“佈加迪”,老光棍覺得他炫耀“和老婆”,非名校會覺得他炫耀“哈弗”,排骨男會覺得他炫耀“腹肌”。當然,對於非名校的又老又窮的排骨男光棍來說,他這條微博就是開八個小號開黑之的節奏;而對於和微博樓主的一樣實業有成,身體健碩,傢庭和睦的哈弗同學來說,這就是一個隨口抱怨,底下留言不過“哈哈哈”而已。

記得當年小沈陽說:“啥叫善良,別人吃不上肉,你吃上肉別吧唧嘴就是善良。”幹投行的喊“工資不夠高”,幹咨詢的哭瞭;幹咨詢的喊“平臺不夠高”,四大的哭瞭;四大的喊“生活太單調”,搞科研的哭瞭;搞科研的喊“生活保障低”,幹傳媒的哭瞭;幹傳媒的喊“工作不自由”;在國企的哭瞭;在國企的喊“升遷無前途”,公務員哭瞭;公務員喊“社會地位低”,幹投行的哭瞭……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隻有見過真正的大江大海,才不會輕易鄙夷未見過波浪滔滔的嘆息。當我們再被某個言行激發反感甚至激怒而原因是我們認為他在炫耀的時候,我們可以明確的告訴自己:我在這方面很弱,確實很弱——當我們還很弱小的時候,我們唯有學會淡定與包容。不要去攻擊別人的“炫耀”,不管他是否是真的炫耀,因為這隻會暴露我們的軟弱——而已。

哪怕你想更好的掩飾自己的短缺,也要更將註意力集中在進步。因為當你滿心咒怨,謾罵一個炫耀賤人的時候,實際上人傢隻是無意識的將自己最普通的一面流露出來瞭而已。你這一怒,就暴露瞭你的階層,你的貧窮,你的醜陋,你的愚蠢等等任何你本來一直想掩飾的方面——沒有比憤怒更赤裸裸地將一個人暴露的更徹底。

與其任每次面對炫耀的不爽和憤懣憋出內傷或者罵出外醜,倒不如好好利用這股黑暗能量,刺激自己工作更努力,學習更刻骨,化妝更認真,減肥更起勁。這樣你不僅逃離瞭無休止的樣貌羞辱,智力比拼,財富虐殺等帶來的精神折磨,你還有更多的機會去縮小這段差距以及減少其帶來的精神壓迫。更為關鍵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認同這種差距的合理性——先天稟賦,後天機遇和努力等綜合作用下的差距合理性,你的痛苦會被這種合理性逐漸削平。

曾國藩說:“欲宏其量,必擴其識”。我們的憤怒源於我們的脆弱——我們的欲求不滿——弱小而不能達到我們自身的期待。當我們的能力不能匹配上我們的野心,我們會很痛苦;當這種匹配被別人從容公開展示,我們就會更痛苦。痛苦,就是因為我們太弱。

變強,隻有變強。當我們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是很難被冒犯到的,因為曾經刺激到我們自尊心,被我們認為是炫耀的東西,已經變成我們傢常便飯甚至不屑一顧的雜物。當年讓我們心靈激蕩的東西已經不會從新納入我們眼界。從容,就是因為我們變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歸根結蒂是自身稟賦和能力為基礎。隻有開拓自己的眼界和見識,才能更有可能的過上一種更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從容,從來不是一種刻意做出來的狀態,而是一種以實力為支撐自然散發。

(來源:公眾號負負禪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