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201)請習慣人世的粗糙,小心享受自己的幸福。
2017-04-24 11:00:35
心理:
隻有一件事會使人疲勞: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斯蒂芬·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人類天性,不喜歡道歉,卻喜歡逼迫別人認錯。因為一旦承認錯誤,就意味著對自我的否定。哪怕是自己的問題,也習慣於遷怒他人。內心充滿挫敗感的人,就如同一條瘋狂的小狗,逮誰沖誰汪——但他並不是沖著汪汪的人,而隻是憤怒情緒的渲泄。日常生活中,出現失誤,就大聲的說出來:不好意思都是我的錯……隻要你態度誠懇,承認過失,就會滿足他人希望你認錯的心理預期,平和瞭別人的心,避免讓人對你生出厭惡。在別人犯錯之時,如果錯誤不太嚴重,萬不可強迫對方認錯。要知道犯錯之人,會陷入到心理恐慌之中,要柔聲勸和,話也要仔細斟酌,不要把話說死,不要把對方逼入死角,要留有餘地,給對方以選擇,避免相互之間的情緒化對抗。如果一樣東西你得到瞭,卻覺得不過如此,那麼這個想得到其實就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樣東西你得到以後依然愛不釋手,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什麼是自卑?阿德勒給出的定義是: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便是自卑情結。戰勝自卑也就意味著戰勝自我。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角逐,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一個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更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控制欲的表現:將自己的價值觀等同於對方的;隨時隨地窺探對方各種隱私;將對方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將對方當成自己泄憤的渠道;對對方各種事務進行越俎代庖;要對方尊重自己,自己卻不尊重對方;經常性逼問對方愛不愛自己;讓孩子成為自己理想和期望的工具……在想去控制別人的時候,通常是因為自己不具有穩定自我價值感,需要通過別人的語言和行為來肯定或安慰。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幸福的傢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傢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中國傢庭關系,為什麼痛苦?就是因為彼此沒有界限感,太有控制欲。謊言重復得多瞭,確實可能讓我們信以為真。這是因為在記憶的鞏固階段,我們更加容易記住信息的內容,卻會遺忘信息的來源。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第一次尤其重要,尤其是第一次有矛盾,第一次觸碰底線,第一次的解決方式,大半已經奠定瞭未來相處的基調。一個會逼你妥協的人,絕不會隻有一次,隻要你第一次妥協瞭,那麼,一定會有無數次等著你,等到那時,你再反抗,才是真正的分崩離析。人們看上去很懶散的時候,通常是因為已經精疲力盡瞭。表面上的頑固不化經常是因為缺乏清晰的方向所導致的。 這恰好是騎象人所處的窘境,他原地打轉,左顧右盼且苦惱不堪,卻永遠無法邁出一步。
教育:
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一個叫理想。我們明白瞭很多的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會道理都懂,仍然過不好呢?究其最最根本的原因,無非就是:我們並非無知,而是知而未行!認知誤區,對比一下。誤區一:以為自己知道,遠遠不如以為自己不知道;誤區二:以為自己認為重要和真的認為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內向的孩子,他們自己的世界,就已經足夠豐富和精彩。父母的幹擾,甚至想要強行改變,不僅終究會以失敗告終,甚至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困擾和傷害。我八、九歲時,讀《孟子》,每每都深受震動,慨然奮發,以為為學,就是要下這樣的功夫。 此後更是欲罷不能,堅持不懈地苦學。——朱熹很多父母害怕孩子的“叛逆”,聽話孩子才是他們的最愛。其實不“叛逆”才是大問題,你得替他做一輩子決定,這意味著他永遠弱於上一代,也很難有人喜歡這種弱者。人們最熟悉的學習,即Know what,也就是學知識;有瞭輸入,我們要做的是對其進行分類,也就是know which,再進一層,是學技能,Know How,再下一步,是know why,學道理,而最難的一層,是know when and whare, 也就是學會在什麼時候展示何種知識,怎麼去展示。不讀書也沒什麼壞處,隻是太過沉溺於現實世界,容易讓人狗茍蠅營。比如你可以通過讀一本傳記,窺見別人的人生;你可以讀一本心理學的書,洞悉自我的處境;你可以讀一本歷史的書,看刀光劍影明白再輝煌的生命也會塵埃落定。讀書,讓你在歷史、未來、現實、虛空中來回穿梭,然後發現自己生活的更多可能。——@琢磨先生年輕人若想立志讀書,每本書都要讀上幾遍。要知道,書籍就像大海,裡面的內容實在太多,窮一人之精力,根本不可能盡數吸收,所以隻要找你想要的東西就行。所以每次讀書,隻帶一個追求的目標。比如想研究古今興亡治亂和聖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盯死這個目的去讀,其他都不要去想。下次讀第二次,再設定目標是瞭解事跡、故實、典章、文章等等。這辦法雖然笨,但一旦學成,便受用無窮,比淺淺瞭解的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瞭。——蘇軾不把信息當作知識,不把收藏當作學習,不把閱讀當作思考,不把儲存當作掌握,不提煉總結、不應用學習、不深入思考、不實踐反饋,就不會變成自己的能力。——戰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