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23:16:46
——解讀蘇亞雷斯咬人事件
文/薺麥青青
巴西世界杯大戰正酣,火熱賽況奪人眼球,火爆新聞亦層出不窮,這不,前幾日讓大傢大跌眼鏡的勁爆消息莫過於烏拉圭的蘇亞雷斯又咬人瞭!
一個“又“字說明小蘇這次咬人行為已經不是第一次瞭,無獨有偶:2010年11月,與埃因霍溫的比賽,蘇亞雷斯上嘴用牙齒咬向對手球員奧特曼-巴卡爾;2013年4月,在與切爾西的比賽中,蘇亞雷斯也曾以一副利齒咬過伊萬諾維奇的手臂。前幾年的污點尚未被徹底清除,新的“罪證”又隨之而來。但人們似乎對天才和英雄總是格外寬容,蘇亞雷斯再次肆無忌憚地咬人後,非但被裁判視而不見,而且廣大的球迷們對此也絕少譴責,網上幾乎是一邊倒的調侃,蘇神的這驚天一咬仿佛比任何進球都更能刺激和興奮人們的神經。
熱鬧過後,狂歡過後,我們不妨抽絲剝繭地去解讀一下蘇亞雷斯咬人背後的個中原因。
除瞭性格暴躁,缺乏自控之外,權威的心理學傢對此解釋為:“幼時因齙牙被嘲,壓抑於心,成人後逐漸形成強大的攻擊性。”拋卻專業化的說辭,我們可以在此將其通俗化一些:在蘇神的心中,他一直未能跨過自卑的門檻。
自卑,仿佛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印記,它存在於各色人種,各個階層,各檔年齡,各種背景的個體和人群中,唯一的區別是程度不同,多寡有別。拿破侖擁有瞭一般人夢寐以求的一切——權利、財富等,但他卻說:“在我的一生中,從來沒有過快樂的日子。”可見人生哪有完美之說?哪有從無缺陷的人性?即便傾城傾國如范冰冰者,也有過於豐腴之惱和被流言蜚語萬箭穿心之痛。對此,她從容以對:“萬箭穿心,習慣就好。”
既然自卑心理人人皆有,就像我們身體內蟄伏的癌細胞一樣,但我們對待它的態度卻有高下之分。下者,會一直被自卑心理所牽制和左右,不能對自己形成客觀的認知,自慚形穢,愧不如人,久而久之,形成更深的善妒、排他、敏感、陰鬱、孤僻、畏葸甚至攻擊性強、殘暴等極端心理。比如幾年前的馬加爵事件,歸根結底,就是無法正視和調整根深蒂固的自卑性格而導致的悲劇。
其實,對待自卑最好的方式不是隱藏壓抑,更不是扭曲為自大和狂妄,而是對它的升華。哲學傢周國平曾對自卑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許多偉大的天才並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幾分自卑,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點,並為這些弱點而苦惱,但他們不肯毀於弱點,於是奮起自強,反而有瞭令一般人吃驚的業績。”你看其貌不揚的馬雲,當他在互聯網的疆場上叱吒風雲,風頭無二時,誰還會對他外在的不堪評頭品足?誰還會對他草根的背景說三道四?當雙目失明的劉賽站在星光大道冠軍領獎臺上的時候,她燦爛的笑臉向我們展示瞭一個真正強者的風范,她早已超越瞭她的自卑,釋放出屬於自己的萬丈光芒。
但天下眾生蕓蕓,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過努力和奮鬥獲得人生的大獎並站在最高領獎臺上,凡人如你我,沒有花容月貌,沒有經天緯地之才,更無驚天動地之偉業,但亦可以做到視自卑如老友,與其和諧共處,既無需誇大其辭它的存在,諾諾於人前,更不必棄之如弊履,以顯其完美無瑕,否則自卑便很可能變成一顆隨時都能夠引爆的炸彈。
故,我們對世間萬事萬物及如何對待自我的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上,若你匿身於陰影裡,便拒絕瞭陽光的照耀;若你走出狹隘與自卑的囹圄,一定會贏得人生更廣闊與光明的天地。
縱使命運給你潰爛瘡疤,你也要還它似錦雲霞。
點評: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情緒便是自卑。A.阿德勒對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釋,稱其為自卑情結。首先,自卑情結指以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欲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復雜心理。一個人在心理功能方面的缺陷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補償。一個人最重要的動機是在集體中得到承認和有適當的地位。其次,自卑情結指一個人由於不能或不願進行奮鬥而形成的文飾作用。自卑情結是由嬰幼兒時期的無能狀態和對別人的依賴而引起的,所以對人有普遍意義。人試圖通過補償自卑感而真正地或想象地勝過他人,自卑感既是驅使人成為優越的力量,又是反復失敗的結果。自卑感的客觀作用在於引導人主動地與他人進行合作,並自覺地服從他人的管理,虛心地聽從他人的建議或忠告,努力地學習他人的長處;自卑情感,可通過調整認識,增強信心和給予支持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