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016-08-11 23:16:22

譯者:王亮

喜歡一件事才能做好它,這可不是什麼新想法,用4個字概括:“Do what you love”(“做你喜歡的事”)。然而,知易行難!

小時候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些。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以為工作和娛樂截然不同。生活分成兩部分:有時候大人給點活幹;剩下的時間就去玩,隨心所欲。偶爾,大人讓做的事居然挺有趣,而玩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比如摔倒受傷。但這種情況不多見,通常,幹活都沒啥意思。

生活有工作和娛樂兩種狀態,相應地,人被分成兩種,大人和孩子。大人要辛苦地工作,孩子雖然不用工作,但他們得去學校學做一些簡單的事,為將來打基礎。就像孩子們不喜歡學校一樣,大人們也都不愛工作,這似乎顯而易見。

老師尤其相信工作沒有樂趣可言,這並不奇怪,因為絕大多數教師沒體會過教書的樂趣。就像孩子們不能玩躲球遊戲(dodgeball),非要背各個省的省會一樣,老師也不得不看著這些孩子,不能躺在海灘。誰都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這麼說並不代表我認為允許孩子自做主張是對的,他們總得學會點什麼。但是,如果大人告訴孩子“工作不都是這麼枯燥,現在之所以要做些很悶的事,恰恰是為瞭以後可以選擇能帶來樂趣的工作”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在我9歲或者10歲的時候,父親曾告訴我,隻要我喜歡,長大瞭幹什麼都行。這話我記得很清楚,因為聽起來好像有人告訴我水是幹的一樣怪異。雖然我不敢肯定父親想告訴我什麼,但肯定不是說工作能像娛樂一樣帶來樂趣。過瞭好多年,我才弄明白這一點。

工作

很多人讀完高中就開始工作瞭,所以,大人會在孩子讀高中的時候向他們講些工作上的事,也允許孩子跑去看他們工作的樣子。那時我總覺得大人都很喜歡各自的工作,現在回頭想想,也許隻有私人飛行員才真正喜歡,銀行經理肯定不喜歡他的那份工作。

有一種說法,中高層人士都喜歡自己的工作。於是,人們都裝模作樣喜歡自己的工作,仿佛自己是中高層人士中的一員,否則不僅會影響其職業生涯,而且顯得沒有教養。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為什麼人們都要裝作喜歡自己的工作。如果一個人隻能做好他喜歡的事情,那麼,有些人能成功,就是因為喜歡自己的工作。如同在美國,傢傢戶戶都有250年前法國國王用椅的不同程度的仿制品一樣(盡管主人可能並不太清楚),人們對工作的態度也是在不同程度上、有意無意地模仿成功人士。

假裝喜歡自己的工作的做法必定把孩子弄得精神錯亂,等他們到瞭開始思考喜歡什麼工作的年齡,絕大多數人已經完全被這種“幹一行愛一行”的觀點所誤導。一方面,學校教導他們工作是一種責任,但毫無樂趣可言,工作甚至比上學還辛苦。另一方面,身邊的大人卻口口聲聲說他們喜歡工作。孩子們會想:“我和他們不一樣,我不屬於這個世界。”這不是孩子的錯。

學校和大人們不一致的說法使孩子們錯誤地認為:學校裡學會做的事情並不是真正的工作;工作不比學習更糟;要麼那些說喜歡工作的大人都在說謊。然而,三種說法全是錯誤的。

最危險的謊言來自孩子的父母。如果某人選擇無聊的工作是為瞭讓全傢人生活得好一點——很多人也真的是這麼做的——那麼他的孩子很可能受其影響,也認為工作挺無聊的。而如果父母能為自己多考慮考慮,教出來的孩子反而會好一些。熱愛工作的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昂貴的房子無法帶來的。

讀大學時,我才明白養傢糊口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選擇什麼工作要比賺多少錢重要。雖然人們一般認為工作就是為瞭生存,但也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故事(比如說愛因斯坦在專利局上班)說明,事實並非總是如此。

如今,工作的目的是為世界做出貢獻,同時也要能夠生存。可是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無法改變自己的錯誤想法,認為工作中令人痛苦的事情很多。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斷鉆研,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所以,人們不得不強迫自己做這些工作。

如果認為工作註定是件痛苦的事,當工作中出現錯誤就覺察不出來。這就是我在研究生院學習期間的思考所得。

界限

一個人能夠喜歡工作到什麼程度呢?如果他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停止尋找。另外,如果他像其他人那樣,低估瞭對工作的熱愛之情,又會過早地停止尋找。他或者會聽從父母的安排,或者去追名逐利,又或者什麼也不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