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2016-08-11 23:18:34

文/文昌

高考備戰時,需要銘記在心的知識點有很多,比如:“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之類的經典常識,從來就沒有在顯微鏡下觀察過動物細胞的模樣,但並不影響我們做題得分。正如誦讀聖經的基督徒們誰又見過真正的上帝呢?如果有人問到:“知道又能怎麼樣?能多掙幾塊錢還是咋的?”,估計這會讓那些孔乙己似的人物一時語塞。

回頭再想我們曾經費盡心力牢記的知識點,苦思冥想做過的數學題對於如今現實的生活意義究竟何在?時過境遷早已忘記瞭那些知識的瑣碎,解題的技能早已荒廢殆盡。愛因斯坦說:“所謂的教育,是要將學校學到的知識忘掉後剩下的本領。”其實強調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接受教育後思想的轉變,以及學習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

可惜瞭現實與理論的差距橫亙在高考前進的路上。我們隻能在茫茫的題海中練習解題的絕技,註定能培養成滿分王,卻培養不出大師。其實高考它早已偏離瞭教育的航線,不過是同臺競技的人太多,競爭過於激烈,實在找不出比高考更加經濟有效的篩選機制。兩天解決戰鬥,允許來年再戰,於是真的出現瞭八年抗戰,勝利瞭也該結婚瞭!

在如今這個不那麼公平的現實社會裡,高考可能是唯一比較公平的制度,無數人通過高考實現瞭命運的改變。再怎麼調侃和嘲笑這種制度的殘酷,但不得不承認我如今的處境得感謝當年的高考,不再像父輩那樣繼續耕種在那塊祖輩們耕耘瞭千百年的土地上。盡管隨著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不經過高考也能落腳,謀得一席地,通過高考步入大學對我來說,讓我可以名正言順的在一個城市生活度過青春年歲裡最美好的四年,也讓我有足夠的資本邁過一些企業的門檻。又足夠的閑暇和精力探尋世界,並與大學同學結下瞭深厚的友誼,增長瞭見識,並有足夠時間和精力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高考雖然隻是張船票,但沒有船票無法上船。

備戰高考的知識早已忘卻殆盡,但依然懷念那段浴血奮戰的光輝歲月,當時手機還沒有完全普及,互聯網還沒有完全滲入到我們學生的生活,自然瞭解外面世界和人情世故的方式極其有限,周圍除瞭和自己一樣的同學,就是老師。那時的單純和青澀思想觀念尚未成熟,生活裡唯一的憧憬就是老師對大學美好的描述。上一所好大學幾乎成瞭那時的夢想,而有著明確的目標而不懈努力的充實,前赴後繼的激情始終無法讓我釋懷,盡管當時的結果並不如意。

隨著認知水平的提升,對外在世界理解的深入,見識和眼界的開闊,已不再那麼容易輕信那種雞血似的努力。贊同有人說的“人生苦短,用心用力更重要”,並非這句有多麼正確,而是提及瞭一個做事方式和做事效率的問題,光賣蠻力是不夠的,還得用心思考。所謂的社會現實殘酷不過是以結果作為評判的標準,創造出來的東西不行就不行,不需要就是不需要,沒有人會在乎你為此付出過多少心血,哪怕你為此痛不欲生甚至要跳樓自盡。可能當年的高考,不少人處於形式的努力,創造瞭很多貌似努力的假象,最後以天賦不足為借口。有句話說得好:“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當然這裡的努力是有效的努力,不是兩眼無神將板凳坐穿的苦守。

“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隻有植物才有細胞壁”,你還記得麼?

書於 北京 六月

點評:有些事件,你還真得過瞭,才能算真正明白那是怎麼一回事,高考就是這麼一件事。下面是嘉倩對類高考一些的見解,讀來也有幾分道理。

“人有兩件事,一件是應該做的事,另一件是自己想做的事。”這樣的觀念下,我們常把高考考研考證書看作“應該做的事”,當科學傢騎川藏線做演員創辦慈善組織就是“想做的事”。於是,有人能為瞭“想做的事”上天入地,卻不能為瞭“應該做的事”多背一分鐘單詞。

高考、專六專八、考研、考職稱、考證書、結婚、買房、買車…如果是為瞭和一個偷偷暗戀的學長進到同一個大學,為瞭給心愛的女友一個溫馨小屋,為瞭讓父母不再操勞而找份安穩工作,為瞭接送小孩上下學買輛車…這些事就從沒意義卻不得不做的“應該”變成瞭心甘情願的“想做”。

至於那句代代相傳具有恐嚇意味的格言:“高考決定你的一生”,經歷過的人大多笑而不語。決定一生的事很多,譬如騎川藏線不小心得瞭感冒,談戀愛遇到瞭個人渣,在霧霾中猛吸口氣,人群中多看瞭殺人犯一眼。別擔心,沒有一次考試會要瞭一個人的命,因為接下去要你命的東西太多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