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沒能解決的問題,靠你自己

2016-08-12 23:10:36

一、時間沒能解決的問題

文/逗號

曾經誰在著書立傳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時間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味和喜好,隻有巫山的雲才是所見之中最美的雲彩。

後來又有人在書的扉頁上寫道:時間是一劑良藥,打敗生活中的一切不利因素。我開始相信,時間可以向溫和的中藥那樣,慢慢的治愈百病,慢慢的愈合“傷口”。

再後來自己很是欣賞的歌手唱著:時光是琥珀,淚一滴滴被繁瑣;情書再不朽,也磨成沙漏。終於我被時間的說法搞混瞭頭,就像媽媽不知道該相信雞蛋到底要煮多久。

在這樣各執一詞的年代中,往往更容易迷失方向,直至無法前行,才會停下來思考到底該聽取誰的意見。隻是這個世界上時間能夠解決的問題,或許我也能解決;時間沒能解決的問題,無人能解。

那些歷經過2戰的人,是否認為,中日關系的緩和隻是時間問題,隨著兩國各種領袖的相互出訪,也許那就是一種緩和。可是我看來近年來各種矛盾的加劇,尤其是戰後出生的那一代人當選國傢領導的時候,根本無法理解那些對中國友好的領導人。而中國的我們,隻是看不慣他們的所作所為,一直以來都是仇視的。看來如我所言,時間解決不瞭離我們很遠的問題。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我隻是覺得楊過這樣,很不道德,他的存在耽誤瞭別人的終身。郭襄在最好的年紀遇到瞭楊過,那種感覺都比不上秦奮跟笑笑,我不明白為什麼會那麼執著。時間都沒有找到一個人,替代大哥哥的好。

我知道我終將老去,沒有人能阻止這件事的發生,你的愛情也不能,我將從現在起歷經一切時間不能解決的問題,開始是悄無聲息的,然後是大張旗鼓的,直到有一天你會感到驚訝——我們都將變成另外一個人,一個能夠應付時間沒能解決的問題的人,盡管我們都不相信。

二、單隻相信是不夠的

文/蕭秋水

昨天下午,和新加坡的李一夕通話,他提到盧思浩,正好我也關註瞭,想起來他出新書瞭,於是晚上在亞馬遜買瞭本電子版,當晚讀完。

盧思浩的微博還是不錯的,隻言片語,有打動人之處,書,我評三星,其中一星,是考慮到對年輕人的意義。

青春需要代言人,因為這時候,人還沒有清醒的自我意識,所以會從外界尋找偶像、代言,把自己的希望,投射上去。因此,我也會建議一些迷茫的年輕人,在現階段找到適合自己的偶像,作為激勵,隻是,到瞭後來,都要放下,因為人必須靠自己的力量闖蕩人生,偶像的作用會持續弱化。這也就象追星一樣,在少年時代,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一把年紀瞭還追星,尤其是狂熱地追星,肯定有問題。

盧思浩的文字,宜短不宜長,這和他自己的經歷、思考深度有關系。如果我還小,我也會喜歡這樣的文字,因為發現不瞭裡面的問題,但是,現在之所以這樣的文字打動不瞭我,是因為,我所經歷的早已超越,而唯有經歷過瞭,才會懂得:其實明天的不可怕,並不是因為單純的相信或者害怕改變,而是,要去踐行相信,要在摸爬滾打之後,洗去身上的泥濘,真純如舊,甚至更勝過以往,這是可以達到的境界,自成一個小宇宙。

站在青春邊緣的人們,還沒經歷,徒有熱血,所以,所謂相信,有點蒼白。當然相信是必須的,但是隻有相信是不夠的。

明天總歸都可以到達,但是不是你想要的明天?這才重要。

人在沒主見的時候,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迷惑住,但是人生真的不隻是道理,它有大量的瑣屑問題需要解決,“相信真愛”不能保證自己面對真愛就能夠辨認出來並且接受,是愛還是懼怕孤獨,那種差別可能極其細微,事業上的追求是同樣,不是所有努力都可以成功,有好的心態,也需要好的方法和工具,如果方向錯瞭,努力,隻會適得其反。旅行固然也是讓人進步的途徑,但我也見過不少走過很多國傢,卻也並不是真心快樂,回到現實裡,仍然諸多糾結,旅行似乎隻是逃避。

真正的治愈,是敢於受傷,在傷痛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最終把傷痕變成酒窩,在這個意義上,各種文字,起到的作用有限,甚至可能是麻醉作用,生活是一天一天、一小時一小時的累積,知道想要的明天是什麼樣子,每一天,做有意義的事情,朝向明天,成果才是最好的治愈,活的漂亮,不是給人看,而是發自內心的愉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