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33:16
文/於震
1.怎麼看待愛情,婚姻,老婆,情人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答:如果男生有情趣,女生多優雅,那麼情人等於老婆;如果雙方的成長節奏同步,並且對於日常生活樂在其中,那麼婚姻等於愛情。至於大多數人沒有讓它們相等是因為情趣、優雅本身就不易得,更容易在平淡的生活中消磨殆盡,於是情人被賦予瞭耳目一新的意義;老婆以為結婚就萬事大吉,日常生活更是在柴米油鹽中透著無聊,於是男人用小三滿足膨脹的占有欲。歸根結底還是低估瞭愛情婚姻所需要的修行,結果用一種無聊換取瞭另一種無聊。
2.我們為什麼會有無趣的感覺?
答:我們會有無趣的感覺,其實在於我們在有趣的時候也不怎麼樣,一個人如果自己散步也可以感受到滿足,那麼他就不會認為獨處是無聊的。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從內心出發真正的去從平凡的事情中感受的樂趣,無論外在多麼的繽紛多彩都不會讓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區別孤獨和寂寞。
3.什麼樣的人可以被評價成為有情趣的人?
答:百科全書+不賣弄+幽默+浪漫+理解+體貼+會生活+不能是個死胖子。當然這並不是一些看上去高大上的詞匯無意義的簡單堆砌,而是我們對於“情趣”或者說超越金錢的東西的美好向往,一個人可能具備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稱之為有情趣,隻是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對於這種“神標準”的追求,顯示出他是不是真的希望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
4.情商高的體現主要在於哪些?
答:情商高不高並不是體現在一個人是不是喜歡跟別人打交道,真正的情商在於對人性的好奇和敬畏,因為好奇所以他嘗試去理解,去感知,去安慰,去盡可能的做到感同身受;因為敬畏,他避免簡單的對立,反駁,無意義的說教,粗暴的下結論。
5.我為什麼要追求自由和獨立?
答:為瞭成為一種人:他們努力積極,但是並不把平凡簡單地歸為懶惰;他們讀書思考,追求自由和獨立,但是不會動不動就對周圍的人進行反駁和說教;他們好交朋友,也很容易融入,但是卻又懶得刻意經營這些關系;他們渴望愛情,但也明白獨身的重要性;他們生命力的強大在於對世界的好奇和敬畏,而不是欲望的驅動。
6.什麼叫做死理性派?
答:在我眼裡的死理性派應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門檻很高,一般人較難達到,它是對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用數學,物理,化學等相對專業的知識給出另一個角度的解讀(比如說如何用數學公式畫出蝙蝠俠?電影中綠巨人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等等這樣的問題);另一部分應該是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不是簡單的接受和相信,而是抱有著反思和質疑的態度(不明覺厲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態度,人艱恰恰要拆這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達到這兩部分中的任何一個標準都可以稱自己為死理性派,而不是非要糾結於第一部分中的高度專業,更準確的說,它不僅是一個名詞,更是生活中的一種精神。
7.應該如何理解“事業”對於男孩子的意義?
答:如果一個人太過於看重事業的“意義”,反而容易讓人變得無趣甚至增加戾氣,我同意男生應該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但事業應該是讓人不斷吸收養分的動力,讓自己在事業裡變得更開放和聯結別人,更靈活應對突發狀況,學會出世入世,培養給生活趣味性的能力和習慣,事業應該給男人提供學習這些東西的機會。
8.為什麼說獨身對於愛情來說同樣重要?
答:一個人首先要能和自己相處,和別人相處才不會出問題;一個人能逗自己開心,才能陪別人歡樂;一個人有獨立的自我,方能遇到完滿的愛情;一時的沒人陪伴和勇敢無關,隻是恰好,我在人生最自由的這段時光中,我在慢慢讀懂瞭自己,並且願意去讀懂別人。
9.所謂30歲的魔咒(或者類似的結論)是否有道理?
答:大部分的爆發基本在30歲前(也有說35歲)這個結論在經過大部分的現實驗證之後被普遍認同,但是普遍認同不代表它絕對是真理,當別人認同這些觀點的時候你可以表示理解,但這種理解並不能去嘗試說服別人或者反駁別人,進一步的說,普適性的事情也可能孕育著平庸,這不是說每個不相信它的人都最終可以超越平凡,但問題是這個希望和過程中的嘗試或許比結果更有意義,不是每一種勵志都叫成功。
10.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決定應該出自什麼?
答:選擇是否做一件事情首先應該是判斷它是否對自己重要,然後再去判斷是否有用。因為總是首先判斷有用很容易讓一個人過於功利,它的直接結果就是不容易快樂。進一步說,如果一定要區分兩者的不同,那麼可以說:一可以少很多遺憾,二則是總能期待自己可以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