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14)你盡力瞭,才有資格說自己的運氣不好。
2016-08-13 16:33:28
心理: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吃飯全部是捧著手機的朋友,吃飯聊天已經遠不及手機所帶來的快樂。開會聚會也全是不斷刷著手機的人,偶爾抬起頭已經是天大的面子。手機裡有國際形勢,手機裡有國傢大事,手機裡有別人點的贊,手機裡有別人寫的段...手機裡什麼都有,唯獨沒有你我此刻該有的情感。——@琢磨先生【非主流技能get√】如何控制住購買不必要東西的沖動:設想有個人,他一手拿著這個東西,一手拿著同等價格的現金,如果你覺得自己絕逼會選現金,說明這個東西就真心不是一定要買的。匆忙得出的結論,會影響你未來的判斷,當下的錯誤想法總是能讓未來變錯的可能性大一些。西方人喜歡把“容易快樂”的性格當成上帝的禮物。我贊同這個形容。一個人智商也許很高,但容易恨、容易發怒,說不定比平靜的蠢人痛苦得多;所以,人的一輩子,許多心力是花在琢磨自己的本性上面。如果一個人自稱“我生起氣來很嚇人喲”,那你就放心吧,他生起氣來一點都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對任何人都有禮有節,對大多數麻煩事一笑置之,沉靜穩重,寬宏大量,笑起來很暖,人緣特別棒,仿佛永遠都沒有情緒波動的人。這種人生起氣來可瞭不得。基本都要出兩三條人命。很多情況下,男人的審美如何,是女人意淫出來的,女人根本不懂男人的審美,比如,90%的男人,都非常討厭各種詭異的水晶指甲!可是,女人非要一廂情願的覺得男人會喜歡。“關於當下的中國人的生活,學者們有個說法叫‘成功動機過剩’,我深以為然。我們都像是同一列火車的乘客,這火車的司爐工拼命加煤,因為我們想開到月亮上去。老想著成功幹嘛呀?就好像我們的智力不足以應付不追求成功的生活似的。我們說太多的笑話,也許是生活速度太快。每個人都有眩暈感之故。心理學傢說嘲笑是對恐懼的回應,我覺得說得蠻對。如今在網絡上,在飯桌上,人們嘲笑得比任何時候都多,又從沒有過的不安。”——李海鵬《佛祖在一號線》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情,因為你太好說話瞭。什麼事情,別人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別人一給你就要。這樣你就變得沒那麼珍貴瞭。做人除瞭說YES之外,還是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是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來的。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別人問我新買的寶馬為什麼不套坐墊?我草,老子消費的就是頭層牛皮的豪華內飾。套個幾百塊的坐墊我有病啊。別人說這樣會把內飾弄舊、弄臟啊。我草,硬是要把車子跑到報廢瞭,座椅還是10成新啊?那老子買個屁寶馬啊。有些人,看起來客客氣氣、待人文明,但總給人很強的距離感,感覺他一定不想要被打擾,不會願意和別人深交。然而,真有困難開口求救或者他主動幫忙,會出乎意料的熱心腸和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於是你漸漸發現其實他並不是高冷,而是不習慣打交道怕太刻意會顯得很蠢。——蒼南派
教育:
愛和同情心是一個微笑的母親和父親。今天,我們需要在這個世界上去創造更多的微笑。——斯蒂夫·馬羅佈裡【教育部副部長細解:高考怎麼改?】①高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統一高考成績;②不分文理科;③外語不再統一舉行高考,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④引導學生參加公益服務和社會實踐;⑤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興趣、優勢、志向的課程;⑥一些報考高職的學生可不高考。【盧梭:教育的最終目是什麼?】盧梭認為首先是學會生存,然後才是享受生活。他說:“應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自己,教他經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裡,教他在必要時,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裡或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問題不在於防他死去,而在於教他如何生活。孩子在餐桌上吃飯得越“臟亂”,越代表他們對於外界物質理解得越多。當嬰幼兒在把餐桌弄臟、弄亂的同時,他們也正在進行感知、學習和分類,而不僅僅是搗亂而已。所以傢長們,下次你們的孩子再把餐桌弄得一團糟,你們還鬧心嘛?——果殼:寶寶吃飯亂糟糟,其實是在動腦“你們不是討厭教育制度,也不是向往自由。你們隻是討厭讓你們克制住人類好逸惡勞的本性去學習的制度,向往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也不用承擔責任的烏托邦式自由。”——知乎上一位老師的話很多孩子,到瞭20多歲特別想自立。但是,又不知道啥叫自立。於是,總是和傢長過不去,你說東他就朝西,這是叛逆,不是自立。推薦日本小說傢山本文緒的一段話:“長大自立,絕不是要不依賴他人,一個人活下去。所謂自立也許是同他人、同隨著歲月變得不同以往的親人構築起讓自己心情舒暢的人際關系。”——@餘英一直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隻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瞭,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瞭。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12月15日號封面報道《導師》講述瞭習近平的導師耿飚的故事。其中有一則趣事:耿飚曾要求習近平學下圍棋,與自己對弈。為此,習近平專門找到聶衛平,但棋聖沒有教他,“我沒教他,我怕他水平不行出去給我丟人。”——@博客天下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稱贊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李開復人和人在肉體上沒差別,都是一百多斤肉,在生物學上是一樣的,差別是在靈魂上,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的視野就有多大,你的事業就有多大。一個人事業的邊界在內心,要想保證事業的邊界不斷增長,就必須擴大你心靈的邊界,因此,學習是唯的一途徑。——馮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