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38:11
劉邦回到灞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處決瞭曹無傷。處決是在一個深夜進行的,沒有棺材,也沒有墓地。
(敘述新聞核心事件,多人物,多視角,按時間順序。)
鴻門宴結束後,劉邦履行瞭自己的承諾,將軍隊撤出瞭關中,避免瞭一次慘痛的失敗。項羽立刻占領瞭咸陽,並指使軍隊進行瞭數次劫掠。項羽錯失瞭一次打擊潛在競爭對手的機會,但他至少如願以償地得到瞭咸陽。劉邦雖然被迫撤離,但至少保住瞭有生力量和良好的聲望。在秦朝滅亡後的政治版圖中,他仍舊可以發揮顯著作用。
當然,劉邦的占領並非一無所獲。不隻一名目擊者報告,在劉邦軍隊撤離時,用幾十輛大車運走瞭地圖、政府檔案等物資,這為這名野心勃勃的平民領主做瞭一個意味深長的註腳。”我們隻是出於學術目的才搜集的,反正項羽將軍沒興趣。”蕭何斷然否認瞭這個猜想。
樊噲在鴻門宴後的工作暫時沒有任何變動,但在關鍵時刻的突出表現,讓這位勇者的職業生涯一片光明。當被問起未來五年的職業規劃時,這位勇者謙遜地引用瞭陳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
(做簡單的總結和分析,並回到開頭故事)
新華體:
標題:沛公完成戰略轉移,項賊圖謀破產
(漢元年十二月,儒通社灞上電)
嚴冬十二,關中灞上,野火燎原,意氣風發。沛公在鴻門又一次成功挫敗瞭野心傢竊取反秦果實的圖謀,率領軍隊勝利西上。
(開頭先用套句抒情一二,然後定出一個基本調子,用宏大敘事勾勒出新聞主體的重大意義。註意細節,比如”又一次“,表明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持續性的。)
東風吹,戰鼓擂。六國人民反秦反暴政的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進行著。在沛公的英明領導之下,大軍率先開進關中,占領瞭暴秦首都咸陽,徹底打碎瞭綁在六國人民頭上的枷鎖。沛公心系人民安危,入關之後,立刻廢除暴秦法律,隻約法三章,讓關中父老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開心的笑顏,回到每個百姓的臉上,他們自發地打出橫幅,編寫歌謠,齊聲稱贊還是沛公的領導好。
(新華體最重要的特征是賈詡賈誼……呃,是夾敘夾議,即在描述新聞時,隨時予以評論,或點明其歷史意義,或宣揚其效果。)
然而,在這暴秦搖搖欲墜、全國即將解放的大好形勢之時,總有一些野心傢蠢蠢欲動,意圖竊取反秦果實。舊貴族勢力的代表人物項羽對沛公的成就非常懼怕,唯恐平民階級的覺醒會危及到貴族統治。他突然率領大軍攻打函谷關,進逼關中,想要扼殺平沛公。
根據此前達成的協議,先入關中者可以稱王。項羽這一背信棄義的舉動,讓六國人民為之震驚,良知之士齊聲叱責。關中軍民紛紛向沛公請戰,甚至有戰士寫下血書,流著淚激動地說:”沛公是我們的大救星,誰對他不利,誰就是百姓的敵人。“
其時暴秦餘孽未平,戰事未消。沛公審時度勢,思慮再三,為瞭不影響全國反秦大業,決定暫時放下恩怨,與項羽進行談判。項羽要求沛公隻身前往鴻門參加宴會,反動勢力代表范增公開叫囂說:”他劉邦心虛根本不敢來“隻等著沛公拒絕,就把開戰的罪名扣在他的頭上。
沛公置自身安危於度外,毅然決定隻身前往。面對同事和部下的擔心,沛公笑著說道:”項羽和范增一直要求我一個人去,說明他們心裡是害怕的,外強中幹。你們想,我劉邦一個人,就能把他們嚇成這樣子,說明這四十萬大軍,也沒什麼好怕的嘛。”
(新聞敘述以時間順序為主,盡量不插敘,不倒敘,主體人物要始終保持正面,基調要昂揚。)
在鴻門宴上,范增施展出卑劣手段,安排瞭特務進行暗殺。沛公幾次面臨危險,卻一直鎮定自若, 談笑風生,即使是敵人,也暗暗佩服他的大氣。在張良、樊噲以及進步人士項伯的協助下,沛公義正詞嚴地譴責瞭項羽的不義之舉,讓他啞口無言。沛公的大義凜然,始終主導著談判的節奏。巨大的輿論壓力,讓范增等人不得不放棄瞭刺殺計劃。沛公再次成功地阻止瞭敵人的陰謀,完成瞭談判。
從鴻門宴返回以後,沛公首先揪出瞭隱藏在反秦隊伍裡的叛徒曹無傷,然後召集全體大會。在大會上沛公指出,當前全國鬥爭的核心,將從秦與六國義軍的矛盾,轉移到六國舊貴族與平民階層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十分尖銳,不可調和。考慮到舊貴族勢力在一段時間內仍占有優勢,沛公決定從大局出發,利用談判所贏取的寶貴時間進行戰略轉移,不執著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讓出關中,跳到更廣闊的天地裡去。為此,必須要西上漢中,暫時接受漢中王這個稱號。關中軍民雖然不舍,但時間就是命令,理解瞭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他們已在緊鑼密鼓地做著相關準備。每一個人都深信,在沛公的帶領下,遲早是要回到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