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科學方法歸納

2016-08-13 16:39:13

6.雙盲實驗:始於20世紀50年代。

所謂雙盲,既是指對於受試驗的對象及研究人員都不知道哪些對象屬於對照組,哪些屬於實驗組。隻有在所有資料都收集及分析過之後,研究人員才會知道實驗對象所屬組別。該方法是對如上對照實驗方法的改進和補充。

在醫學、心理到社會科學及法證都諸多領域,都會用到雙盲方法進行實驗。

7.元分析:將多個研究結果組合的統計方法。

嚴格說,元分析是一種定量分析手段。它運用一些測量和統計分析技術,總結和評價已有的研究,其目的是為瞭凸顯出某種單項研究顯現不出的潛藏規律。該方法在1976年由美國學者格拉斯提出。

比如青少年心理與教育研究等社會學領域,因為研究課題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影響結果的因素眾多),采用元分析,是一種有效降低研究手段復雜度的方法。但是元分析的研究質量,和元分析所采用的文獻檢索可能存在片面性和數據的質量是正相關的,低質量的文獻隻能獲得低水平的結論。

回顧人類的文明史,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文明的進程正在加速:從狩獵時代到農業時代,用瞭十幾萬年;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用瞭幾千年;從工業時代到原子時代,用瞭兩百年;而進入信息時代,僅僅用瞭幾十年。

這種加速的巨大原因,是源於人類發明瞭一系列能夠發明和發現新事物的系統方法,我們稱之為科學方法。正是依靠這些方法,使得研究萬物,創造新理念的速度成千上萬倍的提高。可以說,科學方法是推動我們現代社會呈現指數級進步的原動力。

同時,技術的進步,又使得科學方法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比如計算機模擬技術的使用,就為我們創建理論和生成數據提供瞭便捷。

原文:http://www.apple4.cn/2012/09/commonly-used-scientific-methods-summarized/

點評:

任何理論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後定論。這一過程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下去。新的數據,新的觀察和新的實驗結果將不斷出現,舊的自然定律將不斷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所替代,因為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說明舊定律所能解釋的各種現象,而且還能說明舊定律所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

有不少科學傢僅僅根據很不充分的數據和很少一點實驗結果(有時甚至一點實驗結果也沒有),便突然靈機一動,得出瞭有用的、合乎事實的論斷。這樣的論斷,如果按部就班地通過上述理想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就可能要用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得到。例如,凱庫勒就是在郵車上打瞌睡的時候,突然領悟到苯的化學結構的。洛維則在半夜醒來的時候,突然得到瞭關於神經刺激的化學傳導問題的答案。格拉澤卻由於無聊地凝視著一杯啤酒,才得到瞭氣泡室的想法。最為人知的則是17世紀的科學傢與數學傢牛頓有一天看到蘋果落在地上,好奇心油然而生,才創立瞭萬有引力理論。然而這是不是說,一切都是憑好運氣得來的,根本不需要動腦筋去思考呢?不,絕對不是的。這樣的“好運氣”隻那些具有最好領悟力的人才會碰上,換句話說,有些人之所以會碰上這樣的“好運氣”,隻是因為他們具有十分敏銳的直覺,而這種敏銳的直覺則是依靠他們豐富的經驗、深刻的理解力和平時愛動腦筋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