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07)時間太瘦,指縫卻寬
2016-08-13 16:48:47
智慧:
禪宗的理念包含樸素、寧靜和冷靜,這從日本幽靜簡約的室內佈置和簡潔的庭院設計反映出來,日本註重造型、質地和紋理處理的質量。這些價值觀也體現在現代的插花藝術中,這種視覺上的對生命的理解是基於一種信仰,即從生活、身體、頭腦和精神去除那些不是絕對重要的東西,並且打開心扉接受更偉大的創造性,因為周圍的直接環境不允許分心。禪宗的嚴肅性增強瞭思想的集中性,加強瞭直覺能力和洞察力。——fey:禪修片段每個人的愛好不同,經歷不同,喜歡的食物往往不一樣,但讀書不是一種興趣,而是為自己儲備的良好習慣,它能把你從陰霾的心情中拯救出來,在你挫折的時候幫你重新鼓足勇氣,在你失意的時候讓你忘卻現實的一切,給你打開更廣闊世界的大門。除非對方死瞭,否則不要從第三方那兒去瞭解對方。無論你是打著愛的名義,還是在乎的名義。兩個人的溝通才是最重要的,難過瞭你就直接說,不高興瞭你就直接問,而不是問別人問八字問星座,問一切和他相關的事物,但偏偏不問他。一個人的真相是靠觀察和關心出來的,不是靠打聽和八卦出來的。—— 劉同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裡就很高興 。——王小波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對於生命,我想我與別人的感受可能不同。我如此自主,從無依賴之心,但又有堅實的支撐堅定的支持者,和夥伴們共同為瞭夢想而努力。我踏實地走在大地之上,腳步平穩,不虛浮,如《大學》中說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深知自己的幸運,因而更不能停止努力。——蕭秋水日復一日的生活,一成不變節奏,蹉跎瞭歲月,也改變瞭你我。不敢提及改變,甚至連上班換個路線都心驚膽戰。沒想過要得到什麼,反倒什麼都怕失去,在患得患失中跌跌撞撞迷失進瞭生活。在深夜裡忽然想起被遺忘的夢想,才終於明白:生活其實沒有改變我們什麼,而是我們自己要選擇怎樣的生活。——@琢磨先生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隻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史鐵生青年問禪師:“小明有10個蘋果,小紅有5個蘋果,請問關我屁事?”禪師微微一笑:“先救你媽。” ——@江烈農快餐店。我:“雞腿堡。” 店員:“嗯?” 我:“雞腿堡!” 店員:“嗯?” 我:“雞腿堡!!” 店員:“三個雞腿堡是嗎?好的。” 感覺見證瞭一位營銷之神的誕生。
觀點:
一個中國慣有的邏輯。我們總能發現,誰優秀瞭,似乎隻能用提拔他當官來獎勵他,但我們也恰恰用這種方式毀瞭很多人。我覺得苦難絕對不是應該被稱贊被崇拜的,如果可以選,一定不選它。但如果遭受瞭苦難,隻能像鋼鐵一樣活下去。痛苦無法消解,你不能崩潰,不能發瘋,不能死。越是不幸,越不能不幸下去,因為不幸本身沒有用。要像鋼鐵一樣活著,因為沒有別的選擇。——知乎:苦難的價值李光耀對鄧小平說:“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廣東人的後裔,祖先都不識字,很貧窮,而達官顯宦、文人學士則全留守中原。因此沒什麼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國做不到的,或沒法子做得更好的。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英國人留下的法治制度,而不是什麼儒傢文化。”——《變革中國》莫言不錯,好像得瞭諾貝爾後幾乎沒見到關於他的那些新聞,比如說個地方做報告瞭,上電視采訪說一些奇怪的話瞭,代言什麼品牌瞭什麼的,這是一個正常的人,值得信任的人。——LMS:忘掉諾貝爾獎公權力在道德上的唯一義務,就是接受社會的監督和制約,而沒有反過來挑剔國人的道德、對國人進行道德揀選乃至進行道德審判的權力。這是現代政治文明的一個基本原則,不搞清楚,公權力就還要在這個問題上攪渾水。——笑蜀@王石:接受GQ采訪: Q:你最重要的3條生意準則? A:第一、中國人習慣先交朋友再做生意,志同道合,我是朋友、生意分開,否則,生意不成分手時撕心裂肺;第二、簡單問題簡單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千萬不要簡單問題復雜化;第三、做或不做一個理由就足夠,不後悔所做的事情,聽從內心召喚,往前走不留後路。我國萬事不進步,而獨防民之術乃突過於先進國,此真可痛哭也。 ——梁啟超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瞭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魯迅 《狂人日記》我一直在掙紮,我想告訴大傢,我不是媒體上寫的那個李承鵬,就像今天一起吃飯,我不同意的時候,我會強烈反對,我不想以身飼虎,我不是聖人,我無數次告訴記者,你們不要給我貼標簽,不要綁架我,我有自己自私的地方,對於媒體上的幻象,我也無能為力,我隻有時時提醒自己,我隻是寫字,把字寫得有趣,回憶我當年的青春期,我的理想,我對不公的一種情緒,如此而已。我沒有《建國大業》的夢想,我覺得一點兒也不適合我,文本這個東西很奇妙,它會很直接的打動人的情緒,大傢一定要給我貼上標簽,他們說我是“中國的良心”、“魯迅”,我聽瞭特別反感,極其反感,我更喜歡的是張恨水、沈從文、李傑文,而不是魯迅,甚至也不是胡適。——李承鵬中國80後90後農民工,工作效率、技能,完全沒有提高,可能還是下降的。但是工資呼呼上漲,錢哪裡來的?我告訴你,印的。銀行印鈔,有關部門大搞基建,基建工地的包工頭把錢發給瞭農民工,農民工收入就增加瞭。就這麼簡單。如果工地大規模收縮,農民工兄弟隻能回傢喝稀飯瞭。因為他們隻會搬磚。——@經濟學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