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09:59
同樣,認知也有四個過程,必須對認知的過程有個清醒的認知,才能更好地把握認知的不同階段。這四個過程是:
①無意識的無能。就是自己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而是被大腦控制住瞭,遇到不同意見就抵觸,完全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脾氣這麼不好、性格這麼不好、人際這麼不好;
②有意識的無能。當看完這篇文章,懂的瞭認知、“知道”的概念以後,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自己會趕緊把自己記錄的要求自己放平心態的內容拿出來閱讀一下,想辦法聽進去別人說的什麼,但是內心還是充滿著抵禦,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也沒有太去考慮對方的建議;
③有意識的有能。當再遇到自己不願意聽的建議和意見的時候,會告訴自己,趕緊按下這個開啟心智的按鈕,把對方的話聽進去,聽進去以後回來再吸收消化,再根據建議對自己已有的體系進行調整或者補充。這個階段,已經可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開啟自己,聽進別人所說的一切。
④無意識的有能。這是最難達到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人,對自己已經有瞭清醒的認知,知道自己是什麼、不是什麼、又是什麼,明白自己知道什麼、調整什麼、改變什麼,面對一切全新領域的開拓都是熱情、積極、接納,沒有一點抗拒感。
到此,認知才真正的到位,一切成長就會像快馬加鞭,飛速地提升起來。經常有人不知道心智到底是什麼,從這個角度說,心智,就是對自己清醒而又正確的認知,知道自己弱在哪裡、強在哪裡,如何利用弱勢提升自己、利用強勢優化自己。
六、如何從有意識的無能到有意識的有能
本文的目的,是幫著那些無意識無能的人變成有意識的無能。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從“有意識的無能”快速提升到“有意識的有能”,因為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自己的成長就會快很多。我有幾個方法和建議:
①空杯心態。面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領域和別人“並不友好”的意見和建議時,不要帶有任何的偏見或者先入為主,把自己的瓶蓋打開!
②好奇心。面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領域,總要抱著學習的態度,對全新的東西保持好奇心,感到興奮。
③提高期望值。面對別人“並不友好”的意見和建議時,告訴自己,一定能從中學到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能夠快速開拓自己的知識版圖,提高期望,可以讓人更專註地投入。
④做好準備。當面對一切自己不知道的、心生抵觸的內容,立刻拿出紙和筆,隻管將他們記錄下來,事後情緒平和之後再重新學習。
⑤自我發現。簡單的說就是反思、是回顧,反省就是認識到自己那些自己並沒有認識到的,一件事情結束瞭之後,不能就這麼過去瞭,一定要反思,做回顧,這樣才能從中找到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⑥打破固有思維。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幸好,我們認識空氣》,就是通過打破固有思維實現人類認知的初步探索,也就在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如果你是錘子,你看什麼都是釘子”的道理。如果想看這方面的比較綜合的論述,我覺得還是看看劉未鵬的《暗時間》其中的《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文章,真正理解瞭,那對打破自己固有思維的幫助就太大瞭。
七、最後幾句話
(一)這樣做,我會不會喪失自己?
答案很明確:不會。
很多人擔心全盤接納別人的,會人雲亦雲,會失去自己,這裡不討論所謂的“自己”究竟從哪裡來,隻是想說明,聽進別人的建議可以開拓自己的疆域,但是究竟要吸收哪些內容,需要自己更多的思考和決策,給自己加裝按鈕,就是為瞭開啟自己,如果要持續正向地提升自己,隻裝一個按鈕是不夠用的。如果怕丟掉瞭自己,那我建議去學習一下批判性思維方式以及更多地讀一下心理學的書籍,不斷加強對自己的認知,在有真實認知的基礎上,是永遠不會喪失自己的。
(二)心智開啟就夠瞭麼?
上面說到瞭,本文其實就給出瞭一個心智開啟的方法,心智開啟瞭就可以瞭麼?顯然不是這樣的,開啟很簡單,隻是第一步,難就難在讓心智能力一直持續地成長著,這需要三個要素:學習、思考、行動,缺一不可。所以,堅持多學習,體驗、試錯、觀察、閱讀,每個都是好方法,多書寫、多演講、多分享,會讓學習地更快;堅持多思考,學學邏輯學、批判性思維方法;堅持多實踐,見到高手有的好東西,就全盤拿來先抄,看似浪費時間,但是這是最節約時間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