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青椒肉絲

2016-08-13 17:10:43

“看看你媽給你帶什麼好吃的啦!”
“哇!油淋茄子、魚香肉絲,還有看上去就有食欲的冬瓜蝦米粉絲湯!”
“快給我嘗嘗!”
“我也要嘗!”
“你媽廚藝真不錯!尤其是這道冬瓜湯,又甜又鮮!”

“小珞,你吃什麼呀?”
“不用看也知道,青椒肉絲唄!”
“天天都吃這個,你不膩呀!都有兩個月瞭吧。”
我隻是笑笑。懶得去辯解什麼。

以上這段是高三復習備考最緊張時,大傢吃飯時的情景。為瞭孩子的健康,許多傢長都來給孩子送飯。大傢改善夥食的同時,也愛攀比一番,給誰的傢長評個“最佳廚藝獎”。

每每這時我都很無語,人傢都是兩菜一湯,常換常新,我們傢就是永遠的青椒肉絲。雖然我不是個對食物挑剔的人,但和人傢一比,心裡總有些怪怪的感覺。

如果我對我媽說“媽,能不能換一下,我不想吃青椒肉絲瞭!”

我媽會回答我“好,那明天改青椒幹子肉絲!”

我媽是個職業女性,每天沒多少時間給我做飯,除瞭做飯還要送飯,時間就更緊迫瞭。對此我非常的諒解。她的世界很寬廣,對於做飯她不願多花心思去想,每天都是憑直覺做飯,犀利且神速。在地溝油不那麼猖獗的年代,我也常常在小攤上買點東西吃,平衡一下我的味覺。雖然一直都吃青椒肉絲,但搭配不同的輔食,也算吃得不錯瞭。

媽媽常教育我“傢務活是世界上最簡單的活兒,趁咱傢有條件,你多學學別的!等你長大瞭,傢務活兒一學就會。”

她的觀點和很多人不同。很多人覺得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或者是一門手藝,但她認為精神財富才是真正的傳傢之寶。

小時候的情景是:吃完飯,寫完作業,臺燈下,我在看書,我媽在不遠的地方陪我一起看書。到九點半瞭,她會對我說,該洗洗睡瞭。

現在的情景是:吃完飯,我在一邊上網,我媽躺在床上看書,不一會兒她就瞇著瞭。十一點,我關電腦,然後幫她脫衣蓋被,讓她好好睡覺。

小時候她給我推薦瞭一本《兒童文學》和一本《少年文藝》,除此之外,她從來不幹涉我看什麼書和什麼電視節目。

我媽對於給我買書這件事從不吝嗇,對於我選書的范圍也很是寬容。就算我是讀本漫畫,讀份八卦小報,她也隻是笑笑,然後對我說“隻要這裡面有一個閃光點讓你覺得有收獲,那麼它就有價值”。

她的態度源於她童年時的經歷。當時她很喜歡一本小人書,隻要幾分錢,可是她找我姥姥要錢買書,我姥姥卻態度強硬的對她說“買什麼小人書!你課本讀好瞭?也沒見你門門都考一百分啊!”她隻是不希望她的悲劇再次上演。

我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精神世界裡成長,涉獵瞭各種各樣的知識,對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有深刻的理解。我從不覺得有絕對的對錯,每種生命的姿態都有它的美麗與醜惡。話說當時看的《兒童文學》,現在想想,裡面許多文章,不過是作傢披著兒童文學的外衣,寫瞭自己真正想說的話,有些故事尖銳而殘酷,並不都是“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這種主旋律調調。

時代在變,我們用書、手機、電腦,甚至眼鏡、手表或者不知道什麼玩意兒閱讀,但人類對知識的渴求從來沒變過。殊途同歸,而“道”在其中。我們閱讀,我們思考,與古今中外的賢者對話,鍛煉思維模式,理解這個世界,也能更從容的面對變遷與挑戰。

當然,也要感謝我媽,如果不是因為她酷愛讀書,她的言傳身教和溫暖的陪伴,我又怎能養成每日閱讀這一受益終生的好習慣呢?

如今的我,果然很快學會瞭做傢務活兒,而且做得有趣也不累。因為我能順利掌握方法,把它當遊戲來做,也能很好的調節情緒,並不把它當作累贅與負擔。

到瞭周末,我用手機從網上下載好菜譜,從買菜到做好,不出一個半小時,一道瑩透清甜的冬瓜蝦米粉絲湯,一道鮮嫩多汁的油淋茄子,一道酸甜爽脆的魚香肉絲就做好瞭。現在,換我給我媽做兩菜一湯。

番外:

可曾想過,你用什麼傳傢?

曾經讀過一篇科幻小說,講的是一萬年以後,人類都滅絕瞭,一個智慧型機器人在廢墟之中找到瞭一個人類冷凍受精卵,它把這個卵孵化成人,然後當他的爸爸媽媽。智慧機器人以非常嚴苛的手段訓練這個孩子,磨礪他的性格,讓他以一顆勇敢的心面對已經惡劣到無可附加的生存環境,好好生活下去。最後智慧型機器人能量耗盡,但給這孩子留下瞭一封情意綿綿的信,對他說:孩子,把你訓練成一個勇敢的人,是我對你最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