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24:13
文/三十七度
特別聲明:好久沒碼字,而且此文不針對誰,隻是從個人角度對於一些人和事情的分析和看法,我姑且說之,大傢姑且聞之吧。
中二病,是今年年初由日本興起的一個詞匯, 中二病(又稱初二癥)是伊集院光在廣播節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馬鹿力》中提出,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過於自以為是等特別言行的俗語。
對於“中二病”,大傢關註點不同,反應不一。
心理學傢分析後的結論是:“中二病”的形成源自長期的“禦宅”生活方式或意志被壓抑而導致的心理扭曲;當然,“中二病”中也有正面積極的地方,比如對自己的肯定、自我意識的建立。
社會學傢認為,“中二病”是現代社會科技化進程加快的負面作用的體現之一。例如,過於快速和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減少溝通交流,更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生活過於簡單而思維過於豐富,為“中二病”的誕生提供瞭溫床。
時尚界及藝文界這群本身就很“中二”的人,則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中二病”沒什麼不好,“人不中二枉少年”,“中二”才能讓人更加地才華橫溢。
根據以上的結論可以看出,中二病的原因多為自我意識的壓抑或者得不到合理的疏導,表現行為多為傲嬌的行為等等,而這種行為多為對於自己和世界的不清晰認識,類似初生牛犢不怕虎。
青少年轉變成大人的過渡期——青春期特有的思想、行動、價值觀的總稱,把成長過程中發生一種類似“熱病”的精神狀態,比喻為“癥狀”。“發病”時期約在中學(初中)2年級前後,故稱為“中二病”,而把有那種情況的人稱為“中二病患者”(初二癥患者)。雖然稱為“病”,但沒有看醫生的必要,不是醫學上的“疾病”。 ——(維基百科的解釋)
這個解釋很合理,不過其實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意識和行為的。現今的生活是個鼓勵個性的社會,但是話說回來,誰又是真的特別的呢?真的優秀,特別的人隻是極少數。故大部分的人無意識或有意識的要表現自己。這是人的一種本能。沒有人想成為別人的復制品。可是大部分人自我意識良好(屬於正常范圍而非過分不良好)則慢慢的變成瞭別人的翻版,有時也可能是因為別人已經做瞭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又或者別人已經做得更好瞭,我沒法超越,偶像心理。)。一種是為瞭保護自己的形象,一種是能在別人身上找到安慰。
為瞭保護自己的形象
人都是這樣的,比如說很多女孩,人前淑女,人後瘋女。排除不想給別人一眼看穿而無力反抗的*裸的心理之外,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安慰(又或者自我保護)的心理,比如說我們在陌生人面前表現的nice時,別人對我們的印象更好,會間接或者直接的“誇獎”我們(誇獎啊,或者對我們也很nice啊)。每個人的心理都有那麼一點點期望(大多數人是不自知的),而做出一系列行為就可以解釋這個原因。當然也有不少人對人粗暴,這則是另外一種表現自己和保護自己的行為瞭。此處不作為討論,表過不提。
在別人身上找到安慰。(偶像心理和假象心理)
這種心理和上面提到的希望別人誇獎自己的心理有所不同,區別在於能不能做到。上面的心理是可以做到的,這種心理是很難完成甚至無法做到的。比如說別人誇我們善良可愛,我們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們自己想成為自己心目中偶像的樣子的話,很難。崇拜張學友和能不能成為張學友第二是兩碼事,而且就算非常崇拜也不見得能成為。隻是這種心理給人心理一種假象:我和我的偶像差不多。魂淡,醒醒吧!差遠瞭,好嘛!這其實是對於自身和自身環境沒有清晰的認識。那些成熟而理性的人是沒有偶像的或者說自己就是自己的偶像。相反那些心理不成熟或者在自己生活不如人意的人會無意識的通過偶像心理來安慰自己:其實你也不是很差的啦,你看看你的偶像,你和他差不多,當年他也是你這樣什麼的等等。(不得不說偶像心理給人很多錯誤,如果不敢相信,請查查china史上最嚴重的偶像崇拜事件,*期長達十年而且事情過去瞭四十年事件影響還未完絕。)
以上基本就是人心理的原因瞭,不過現今社會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存在而導致中二現象。
1.傢庭教育:目前中國的教育大多都是長輩說,晚輩聽的狀態,晚輩的自我意識被壓抑。而且長輩的自我也是扭曲的(這點特別說明一下,60後和70後的人成長時受到瞭更加嚴重的意識扭曲,沒有真正的認識過自己和自我環境,因為沒有機會唄。),看一些現象就知道瞭,孩子考瞭一百分,爸爸就給你買個玩具車!然後爸爸會無意宣揚自己的兒子成績不錯,自己面上有光。魂淡啊,紀伯倫都說過:孩子是你生的,但是不是你的。企圖控制孩子行為,通過孩子的表現來滿足自我,這心靈得多麼的空虛啊。孩子考差瞭,說孩子不爭氣,孩子考好瞭,全靠我教的好。大部分中國孩子或多或少的都受到這種教育,而這種成長經歷給人帶來的更多的自我缺失。父母的強加和缺乏溝通為不少人埋下瞭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