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51:20
媽媽說這年頭都是男人做飯,要培養我這方面的能力。於是乎,這些天我都泡在廚房裡學習廚藝,從零開始,漸也自覺小有所成,甚是驕傲。在廚房的天地裡,漸也有些心得體會,瞎謅出來,聊以自娛。
一、殺雞抓雞的感悟
媽媽殺雞放血的時候常要叫我幫助抓住翅膀和雙腳,我總是面露難色地表示這樣殺雞太殘忍。媽媽很惱火我的懦弱,怒斥我總是說些不吉利的話。於是我說歸說,總得心不甘情不願地在旁打下手。忽然明白俗語說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的內在原因:沒有力氣?哪那麼誇張!是不忍心!真得很殘忍——割斷雞脖,放血,有時刀不鋒利,血管沒斷,還要用手摳斷,待血幹後再將雞脖轉到翅膀卡住,生活在中國的人們大概對此不會陌生。經常我抓雞的時候,感覺到雞在顫抖,總覺於心不忍,卻又非做不可。
做久瞭,便也想明白瞭,不是麻木,倒是些釋懷。世界就是這般,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我們想要生活下去,就必須犧牲掉其它一些生命,不然就會活活餓死。即使素食者也無可逃脫這般糾纏:要麼自盡,要麼殺生,而自盡亦是殺生。但這並不是殘忍,而是需要。我們能做的便是在此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他們的痛苦。中國還不到美國那樣發達能對牲畜實施安樂死,因為我們的物質精神文明還沒有達到,這是客觀原因,我們暫時無法改變,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小當傢說:每道食物都是一個生命,我唯有把食物做得更美味,才不浪費,才對得起他們的死。
於是乎,我更要精湛廚藝。
二、放鹽的學問
基本所有的菜都要放鹽吧,我印象中是。這是不是有點像人生呢,平淡無奇的生活裡,放點鹽,有點咸瞭才會有味道。咸是食物的主味道,也是生活的主色調,放少瞭平淡,放多瞭苦。到現在,我對放鹽的量的把握仍覺困難,放少瞭倒還好,可以再放些,放多瞭就隻好多放些水稀釋下,但口感也降低瞭,這也頗像極瞭生活的禪意,苦瞭便用時間這勺水來沖淡,再不然加些甜甜的味精來提提鮮,但咸瞭就是咸瞭,可以稀釋,可以提鮮,但不可以去除。
三、主料和配料
一鍋燉雞,一盤清蒸排骨,抑或是一碗魚?這些主料因為量足夠多,味足夠美,可以少放甚至不放任何佐料就可以自成一道上好的美食。而其它許多菜,往往要加入各種調料佐料相混而成。那些青椒,薑片,蔥蒜等更是淪為其它食物的陪襯,難以獨立出來自成一菜。
反觀生活,你是生命的主角?還是他人的陪角?如果我們足夠強大,足夠有能力,我們便能自成一處風景,獨立而清雅,出色而不媚俗。有些人初見時咋不起眼,而隨著時光的熬煮,你會越發覺得他變得有味道起來,甜而不膩,香而淡雅,這種人便是食材中的主角;而有些人,初見時或辣或甜,你一時喜歡的不得瞭,但日子久瞭,你的味蕾便也麻木,才發現他隻是客串瞭個小醜,支撐不起你多變的口味,這種人便是食物中的調料。
當然,主料和調料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辣妹子的眼裡,辣椒就是最愛,許多東北爺們大快朵頤蒜瓣蔥薑,就好這口。隻是不管你是什麼,萬不可在千回百炒的人生油鍋裡,變焦變蔫,不然隻好被人倒掉。
四、每天都吃一樣的菜啊!?
平時總愛抱怨天天都吃得一樣的菜,待自己買菜做飯時發現其實傢常菜真得就那麼幾樣,特別是小鎮的市場也就那麼幾個菜。輪番幾次不一樣後,就都一樣瞭,於是變著法子學不同的做法,倒也有些樂趣。這點和生活很像,我們所渴望所夢想的不一樣的生活是沒有的,原以為去完西藏生活就會變得奇妙豐富,其實沒有,原以來升瞭職,有瞭錢生活就美好瞭,其實不會,期望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不一樣的,真是難為生活。即便今天登上瞭珠峰,明天潛水潛到海底兩萬裡,那又如何?事情一旦經歷,就無新鮮感可言,我們每天所過的生活90%是相同的,以為旅行到每一個國度就感受每一個不一樣的生活是徒勞無望的,當旅行成為常態便回歸於生活,新鮮的不是事,而是心情,那麼我們就變著法子讓每天重復的事做得不一樣吧,日臻完美。
五、其它
幾乎所有的炒菜都要放油吧,可是我擔心油濺到眼睛裡變瞎,還曾想過是否要帶墨鏡武裝上陣,終因太過誇張和丟臉而作罷。問題總該面對,剛開始炒蛋時,我端緊蛋碗,和油鍋保持距離,待油熱後一骨腦把蛋汁全倒下去,瞬時油花四濺,濺到手上,我連連叫疼。媽媽瞧見作鄙夷狀,嚷到:你那樣扔下去,油能不濺起來麼!於是再炒菜時,我開始輕拿輕放,多操作幾次後,倒是駕輕就熟,不再畏懼。